- 保護視力色:
必和必拓、力拓復雜收購深度分析(下)
-
http://shiquanmuye.com 發(fā)稿日期:2007-12-6
- 【搜索關鍵詞】:研究報告 投資分析 市場調研 必和必拓 力拓 礦業(yè) 鐵礦石
- 中研網(wǎng)訊:
但是不要忘了,科勞珀斯在9月份接受英國媒體專訪時就曾提到,中國礦產(chǎn)和金屬的使用量大約是美國的兩倍,但國內生產(chǎn)總值卻遠遠低于美國。中國及其他發(fā)展中國家的增長需要大量的原材料,這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對(礦產(chǎn)品)需求起到支撐作用,因此大宗商品價格將繼續(xù)處在高位。有評論人士一針見血地指出,這恐怕才是科勞珀斯想并購力拓的真實原因——提高議價能力,然后從中國身上大賺一筆。
其實,中國政府一直對必和必拓、力拓和淡水河谷這三大巨頭把持鐵礦石價格談判的現(xiàn)狀不滿,但由于中國經(jīng)濟對鐵礦石的需求量太大,不可能完全放棄三大巨頭中的任何一家而只用另外兩家,因此目前看來,除非擁有自己的鐵礦石資源,否則中國及其他國家的鋼鐵生產(chǎn)商好像沒什么辦法能擺脫“價格魔咒”。難怪英國媒體在一篇評論中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找一家中國企業(yè)將力拓買下,直接控制鐵礦石的源頭,是個更好的辦法。
反壟斷前景
這倒并非完全是天方夜譚。全球最大的鋼鐵公司安賽樂-米塔爾(Arcelor Mittal)為了避免在鐵礦石價格談判中被人“掐住脖子”,正在全世界范圍內積極尋找、開采自己的鐵礦石礦產(chǎn)。目前,該公司已經(jīng)在哈薩克斯坦擁有了自己的鐵礦石礦,并且已經(jīng)把目光投向了遙遠的利比亞和塞內加爾。而美國最大的鋼鐵公司——美國鋼鐵(US Steel)也擁有自己的礦床。但對中國和日本的鋼鐵生產(chǎn)商來說,由于本國缺乏高質量的鐵礦石礦藏,只能向國外購買,因此是最容易受到合并案沖擊的。雖然投資銀行瑞銀集團(UBS) 認為,兩家公司合并后的市場份額和淡水河谷差不多,因而構成壟斷的可能性不大,可日本鋼鐵聯(lián)盟主席、JFE鋼鐵株式會社主席馬田一(Hajime Bada)仍在11月19日公開表示,合并將“加速寡頭壟斷的形成”,“(目前)市場上健康的定價機制存在不再有效的風險”,最后他說:“我們反對合并計劃!
同一天,國際鋼鐵協(xié)會也表示,必和必拓與力拓的合并“違背公眾利益,不能允許其進行下去”。該協(xié)會秘書長稱,由于合并將在鐵礦石供應上形成“事實壟斷”,因此不但鋼鐵行業(yè)會強烈反對,歐盟、美國、澳大利亞、中國和日本的反壟斷部門也應該認識到合并對鋼鐵消費者及公眾帶來的威脅。標準普爾的一位日本分析師則認為,合并將迫使日本和中國的鋼鐵制造商向安賽樂-米塔爾學習,尋求將更多的礦產(chǎn)資源控制在自己手中。
一位接近必和必拓的消息人士則對媒體透露說,必和必拓很清楚,如此規(guī)模的合并,是不可能躲過反壟斷審查這一關的,而必和必拓與力拓的大部分鐵礦石均通過海運銷往全球各地,是國際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公司如果真的遭到反壟斷起訴,理論上官司有可能在澳大利亞、歐盟、加拿大、南非、美國等任何一地開打。這時,選擇在什么地方打官司就很有講究。這位消息人士表示,一旦官司真的開打,必和必拓希望能由歐盟主導判決,至于原因,該人士只是含糊其辭地表示,歐盟競爭委員會在處理大企業(yè)并購問題上“更有條理”。
兩地上市
其實,反壟斷只是必和必拓收購障礙的一部分。到目前為止,不但力拓仍在反對收購,而且業(yè)界人士越來越發(fā)現(xiàn),必和必拓要吃下力拓,在操作上也面臨著諸多障礙,甚至有可能成為全球最為復雜的交易之一。關鍵在于,必和必拓和力拓都是在英國和澳大利亞兩地上市的公司。必和必拓是40%的股票在澳大利亞上市,60%的股票在英國上市,而力拓是72%的股票在英國,剩下的28%在澳大利亞。這樣的股權結構本就比一般公司復雜,再要合并,談何容易。
如果合并按照必和必拓三股換一股的方案進行,那么合并后公司的多數(shù)股東將不在澳大利亞境內,但由于必和必拓的總部設在墨爾本,一直以來被視為澳大利亞的“國家級大企業(yè)”,因此這有可能給必和必拓帶來政治上的麻煩。澳大利亞財長彼得·科斯特洛(Peter Costello)已在11月13日明確表示,根據(jù)澳大利亞的對外投資政策,必和必拓必須將合并后公司的總部留在澳大利亞,這是前提條件。
另外,如此合并在稅務上也對公司不利。澳大利亞政府規(guī)定,如果一家公司已經(jīng)繳納過澳大利亞盈利部分的稅收,那么其股東的分紅就免于征稅。但如果合并后的必和必拓不再算是澳大利亞公司,便無法享受這樣的稅收優(yōu)惠政策。
這是必和必拓所不愿看見的。根據(jù)測算,兩家公司合并后,將有約49%的收益來自澳大利亞境內的礦藏,因此科勞珀斯表示,他希望合并后公司的股權結構能大體反映出公司收益來源的分布,也就是說,應該有一半左右的澳大利亞股東。為此,科勞珀斯甚至提議說,目前力拓的澳大利亞股東仍將獲得必和必拓的澳大利亞股票,而在力拓的英國股東將得到的必和必拓股票中,80%為英國股票,20%為澳大利亞股票。
按科勞珀斯的構想,這樣做能使合并后公司的股權結構向澳大利亞傾斜。就算到時候英國股票仍然過多,他的回購計劃也能將這部分英國股票撤出市場,以保證新公司的股權結構不受影響。
力拓反擊
科勞珀斯的構想當然很好,但不少人擔心,這很可能只是他的一廂情愿。果然,11月26日,力拓在倫敦舉行了分析師會議。在會上,艾爾巴尼斯拋出了一攬子計劃,為力拓抵御收購筑起了層層防線。艾爾巴尼斯首先分析了全球宏觀經(jīng)濟和大宗商品價格的走勢,稱由于來自中國和印度的需求不斷增長,大宗商品價格將在未來幾年內繼續(xù)高企,包括力拓在內的整個礦產(chǎn)行業(yè)都將從中受益。為此他宣布,力拓將連續(xù)三年提高股東分紅,2007年提高30%,2008年和2009年分別提高20%。
接下來,艾爾巴尼斯又表示,力拓計劃出售最少150億美元的非核心資產(chǎn),籌得的資金將用于今年早些時候宣布的對加拿大鋁業(yè)的收購。但他強調說,如果處理得好,又有人愿意出價,這些資產(chǎn)的價格有可能達到300億美元。
最后,在中印等國特別關注的鐵礦石上,艾爾巴尼斯更是樂觀。他認為,全球鐵礦石市場將“非常非常強勁”,因此公司決定將鐵礦石年產(chǎn)量提高到6億噸,并將在澳大利亞西部的兩個鐵礦石項目上追加24億美元投資。
雖然有分析認為,力拓這一攬子計劃其實并無新意,看上去更像是為了得到一個更好的報價在討價還價,但客觀地說,這肯定為必和必拓的收購增添了難度。艾爾巴尼斯說,必和必拓“三換一”的收購方案與力拓董事會的心理價位差得太遠。而自打收購案宣布以來,必和必拓的股價總體呈下跌趨勢,按換股方案計算的收購價已經(jīng)跌去了4%,偏偏市場又認為,只有大幅加價,收購才能成功,因此現(xiàn)在球已被踢回到必和必拓一方,就看科勞珀斯把收購進行到底的決心有多強烈了。
如果必和必拓真的收購成功,估計合并后公司總市值將達到3820億美元,這比軟件巨頭微軟的市值還高。正常情況下,如此大規(guī)模的并購,本就無法速成。在必和必拓剛宣布收購意向時,就有輿論指出,整個收購過程可能相當漫長,現(xiàn)在看來,這是整樁收購案諸多不確定因素中唯一較為確定的一項了。
- ■ 與【必和必拓、力拓復雜收購深度分析(下)】相關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