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護視力色:
入侵防御系統(tǒng)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
http://shiquanmuye.com 發(fā)稿日期:2008-2-25
- 【搜索關鍵詞】:研究報告 投資分析 市場調研 入侵防御系統(tǒng) 安防 IPS
- 中研網訊:
有人認為,入侵防御系統(tǒng)(IPS)就是入侵檢測系統(tǒng)(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IDS)的升級產品,有了IPS,就可以替代以前的IDS系統(tǒng),這也正是gartner 在2003年發(fā)表那篇著名的“IDS is dead” 的理由。
從入侵防御系統(tǒng)的起源來看,這個“升級說”似乎有些道理:Network ICE公司在2000年首次提出了IPS這個概念,并于同年的9月18日推出了BlackICE Guard,這是一個串行部署的IDS,直接分析網絡數據并實時對惡意數據進行丟棄處理。
但這種概念一直受到質疑,自2002年IPS概念傳入國內起,IPS這個新型的產品形態(tài)就不斷地受到挑戰(zhàn),而且各大安全廠商、客戶都沒有表現出對IPS的興趣,普遍的一個觀點是:在IDS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IPS產品,在沒能解決IDS固有問題的前提下,是無法得到推廣應用的。
這個固有問題就是“誤報”和“濫報”,IDS的用戶常常會有這種苦惱:IDS界面上充斥著大量的報警信息,經過安全專家分析后,被告知這是誤警。但在IDS旁路檢測的部署形式下,這些誤警對正常業(yè)務不會造成影響,僅需要花費資源去做人工分析。而串行部署的IPS就完全不一樣了,一旦出現了誤報或濫報,觸發(fā)了主動的阻斷響應,用戶的正常業(yè)務就有可能受到影響,這是所有用戶都不愿意看到和接受的。正是這個原因,導致了IPS概念在05年之前的國內市場表現平淡。
隨著時間的推進,自2006年起,大量的國外廠商的IPS產品進入國內市場,各本土廠商和用戶都開始重新關注起IPS這一并不新鮮的“新”概念。
IPS到底是什么?
“IPS可以阻斷攻擊,這正是IDS所做不了的,所以IPS是IDS的升級,是IDS的替代品”,可能很多人都會有這種看法。
我們先來看IPS的產生原因:
A:串行部署的防火墻可以攔截低層攻擊行為,但對應用層的深層攻擊行為無能為力。
B:旁路部署的IDS可以及時發(fā)現那些穿透防火墻的深層攻擊行為,作為防火墻的有益補充,但很可惜的是無法實時的阻斷。
C: IDS和防火墻聯動:通過IDS來發(fā)現,通過防火墻來阻斷。但由于迄今為止沒有統(tǒng)一的接口規(guī)范,加上越來越頻發(fā)的“瞬間攻擊”(一個會話就可以達成攻擊效果,如SQL注入、溢出攻擊等),使得IDS與防火墻聯動在實際應用中的效果不顯著。
于是就有下面的一種想法,如圖1所示。
圖1 IPS的起源
這就是IPS產品的起源:一種能防御防火墻所不能防御的深層入侵威脅(入侵檢測技術)的在線部署(防火墻方式)安全產品。
而為什么會有這種需求呢?是由于用戶發(fā)現了一些無法控制的入侵威脅行為,這也正是IDS的作用。
入侵檢測系統(tǒng)(IDS)對那些異常的、可能是入侵行為的數據進行檢測和報警,告知使用者網絡中的實時狀況,并提供相應的解決、處理方法,是一種側重于風險管理的安全產品。
入侵防御系統(tǒng)(IPS)對那些被明確判斷為攻擊行為,會對網絡、數據造成危害的惡意行為進行檢測和防御,降低或是減免使用者對異常狀況的處理資源開銷,是一種側重于風險控制的安全產品。
這也解釋了IDS和IPS的關系,并非取代和互斥,而是相互協(xié)作:沒有部署IDS的時候,只能是憑感覺判斷,應該在什么地方部署什么樣的安全產品,通過IDS的廣泛部署,了解了網絡的當前實時狀況,據此狀況可進一步判斷應該在何處部署何類安全產品(IPS等)。
IPS應該看重那些方面的功能?
有些人認為:“IPS應該具備各種擴展功能,ACL、路由、NAT,一個都不能少”!癐PS最重要的就是性能了,其他的都不重要”。
入侵防御系統(tǒng)作為串接部署的設備,確保用戶業(yè)務不受影響是一個重點,錯誤的阻斷必定意味著影響正常業(yè)務,在錯誤阻斷的情況下,各種所謂擴展功能、高性能都是一句空話。這就引出了IPS設備所應該關心的重點——精確阻斷,即精確判斷各種深層的攻擊行為,并實現實時的阻斷。
精確阻斷解決了自IPS概念出現以來用戶和廠商的最大困惑:如何確保IPS無誤報和濫報,使得串接設備不會形成新的網絡故障點?
而作為一款防御入侵攻擊的設備,毫無疑問,防御各種深層入侵行為是第二個重點,這也是IPS系統(tǒng)區(qū)別于其他安全產品的本質特點;這也給精確阻斷加上了一個修飾語:保障深層防御情況下的精確阻斷,即在確保精確阻斷的基礎上,盡量多地發(fā)現攻擊行為(如SQL注入攻擊、緩沖區(qū)溢出攻擊、惡意代碼攻擊、后門、木馬、間諜軟件),這才是IPS發(fā)展的主線功能。
如何確保對深層入侵行為的準確判斷?剛剛推出天清入侵防御系統(tǒng)的專業(yè)安全廠商啟明星辰有著自己獨特的技術和專利。啟明星辰的技術專家介紹說,依托多年以來在入侵檢測技術方面的深厚積累,啟明星辰獨創(chuàng)性地建立了柔性化檢測機制,在確保精確判定攻擊行為的基礎上,涵蓋了各種攻擊手法類型。
我們知道常用的攻擊檢測方法有兩種,一種方法是通過定義攻擊行為的數據特征來實現對已知攻擊的檢測,其優(yōu)勢是技術上實現簡單、易于擴充、可迅速實現對特定新攻擊的檢測和攔截;但僅能識別已知攻擊、抗變種能力弱。另一種方法是通過分析攻擊產生原理,定義攻擊類型的統(tǒng)一特征,能準確識別基于相同原理的各種攻擊、不受攻擊變種的影響,但技術門檻高、擴充復雜、應對新攻擊速度有限。兩種檢測機制如圖2所示。
圖2 基于特征和原理的檢測機制對比
融合“基于特征的檢測機制”和“基于原理的檢測機制”形成的 “柔性檢測”機制,它最大的特點就是基于原理的檢測方法與基于特征的檢測方法并存,有機組合了兩種檢測方法的優(yōu)勢。這種融合不僅是一個兩種檢測方法的大融合,而且細分到對攻擊檢測防御的每一個過程中,在抗躲避的處理、協(xié)議分析、攻擊識別等過程中都包含了動態(tài)與靜態(tài)檢測的融合,如圖3所示。
圖3 啟明星辰柔性檢測機制原理
通過運用柔性檢測機制,天清入侵防御系統(tǒng)進一步增強了設備的抗躲避能力、精確阻斷能力、變形攻擊識別能力和對新攻擊應變能力,提高了精確檢測的覆蓋面。
當然,前面提到的擴展功能和高性能,也是入侵防御系統(tǒng)所必需關注的內容,但也要符合產品的主線功能發(fā)展趨勢。如針對P2P的限制:P2P作為一種新興的下載手段,得到了極為廣泛的運用,但由無限制的P2P應用會影響網絡的帶寬消耗,并且還隨此帶來知識產權、病毒等多種相關問題。而實現對P2P的控制和限制,需要較為深入的應用層分析,交給IPS來限制、防范,是一個比較恰當的選擇。而ACL控制、路由、NAT等,這些都是防火墻可以完成的工作,在IPS上來實現這些功能,就有畫蛇添足之嫌了。
性能表現是IPS的又一重要指標,但這里的性能應該是更廣泛含義上的性能:包括了最大的參數表現和異常狀況下的穩(wěn)定保障。也就是說,性能除了需要關注諸如“吞吐率多大?”,“轉發(fā)時延多長?”,“一定背景流下檢測率如何?”等性能參數表現外,還需要關注:“如果出現了意外情況,怎樣/多快能恢復網絡的正常通訊?”,這個問題也是IPS出現之初被質疑的一個重點。串接設備出現故障和旁路設備不一樣,是會影響到正常業(yè)務運營的,而做深層分析的串接設備更加如此,在長時間做大量數據深度分析的情況下,如何確保通訊的順暢?如何確保出現異常情況后通訊的順暢?
天清入侵防御系統(tǒng)通過內置硬件Watchdog、軟件監(jiān)控進程,對系統(tǒng)的異常實時監(jiān)控和處理,實現了軟件和硬件的雙BYPASS功能,在各種異常情況下確保了網絡的通暢,部署后不增加網絡故障點。天清IPS始終遵循最短時間優(yōu)先原則,調度任務、算法和CPU時間,具體如圖4所示。
圖4 天清IPS的性能表現
IPS的未來發(fā)展方向是什么?
明確了IPS的主線功能是深層防御、精確阻斷后,IPS未來發(fā)展趨勢也就明朗化了:不斷豐富和完善IPS可以精確阻斷的攻擊種類和類型,并在此基礎之上提升IPS產品的設備處理性能。
而在提升性能方面存在的一個悖論就是:需提升性能,除了在軟件處理方式上優(yōu)化外,硬件架構的設計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目前的ASIC/NP等高性能硬件,都是采用嵌入式指令+專用語言開發(fā),將已知攻擊行為的特征固化在電子固件上,雖然能提升匹配的效率,但在攻擊識別的靈活度上過于死板(對變種較難發(fā)現),在新攻擊特征的更新上有所滯后(需做特征的編碼化)。而基于開放硬件平臺的IPS由于采用的是高級編程語言,不存在變種攻擊識別和特征更新方面的問題,但在性能上存在處理效率瓶頸:暫時達不到電信級骨干網絡的流量要求。
所以,入侵防御系統(tǒng)的未來發(fā)展方向應該有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更加廣泛的精確阻斷范圍:擴大可以精確阻斷的事件類型,尤其是針對變種以及無法通過特征來定義的攻擊行為的防御。
第二、適應各種組網模式:在確保精確阻斷的情況下,適應電信級骨干網絡的防御需求。
- ■ 與【入侵防御系統(tǒng)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相關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