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4年開始,國家就開始在各地推行減免農業(yè)稅政策,2005年年末徹底取消農業(yè)稅,并加大了直補力度,旨在最大程度地為農民增收。2006 年、2007年國家補貼仍呈提升趨勢,但增幅有所減緩,2007年農資價格的上漲使玉米種植的凈利潤增幅受限。對于農民來說,糧食是其主要的收入來源, 2007年東北地區(qū)玉米種植收益趨弱,使得2008年玉米種植前景不容樂觀。
一、播種面積持續(xù)增加,產量普遍提升
1.吉林省玉米播種面積略有增加
吉林省作為中國玉米種植第一大省,由于2006年玉米價格高漲,農民播種玉米積極性繼續(xù)提高,但因為耕地面積已經基本利用,因此播種面積增幅有限。2005年吉林省玉米播種面積為4264萬畝,2006年增加到4400萬畝,2007年播種面積預計增加至4560萬畝,保持每年大約3%的增幅。但由于大風、冰雹天氣和病蟲害影響,尤其是高崗地區(qū)受災減產嚴重,吉林省玉米畝產量約420公斤,比上年減產15.3%,總產量預計僅為1950萬噸左右。
2.黑龍江省玉米生產潛力較大
與吉林省產量變數有限相比,黑龍江地區(qū)的玉米生產則極具潛力,同時其影響力也逐步提升。由于玉米和大豆在近兩年來的種植效益相差明顯,黑龍江地區(qū)大豆種植地向玉米地轉換的勢頭十分明顯,根據有關數字,2006年玉米種植面積4311萬畝,2007年預計達到5000萬畝,連續(xù)兩年保持了15% 左右的增長勢頭,如果按照400公斤的正常單產水平,其產量將達到2000萬噸。
3.遼寧省玉米播種面積調增,產量增加
2007年遼寧省玉米產量預計1194萬噸,較上年略有增加。農戶戶均可增加玉米0.05畝,增長1.42%。播種面積穩(wěn)中有升的同時,畝產也有望提高,預計玉米畝產達457.70公斤,較去年增長7.59%。
4.內蒙古自治區(qū)玉米產量下降、產值上升
去年內蒙古自治區(qū)玉米預計平均每畝產量432.20公斤,比2006年減少25.10公斤,減幅5.50%。產量下降的原因是該區(qū)去年東部地區(qū)夏季少雨,干旱和蟲災嚴重,影響玉米出穗揚花。
二、玉米生產成本有所增加
2007年柴油價格大幅上漲是東北地區(qū)玉米生產成本的上漲主要的推動因素,化肥價格小幅上漲,其他生產成本基本與去年持平。據有關統(tǒng)計,玉米物質生產成本為3000元/坰,加上勞動力成本約5000元/坰,比上年增長4.29%。
眾所周知,玉米生產成本由兩部分構成,生產成本和土地成本。2007年玉米生產成本的上升主要是受物質與服務費用及人工成本增加影響,土地成本上升主要是受國家種糧補貼的增加和糧食價格上漲及提高流轉地租金(推動農民種糧積極性的政策不斷出臺,流轉地租金也水漲船高)的影響。根據調查了解,今年吉林地區(qū)每畝玉米物質與服務費用為234.21元,比上年增長5.81%;人工成本為117.9元/畝,比上年增長7.47%;土地成本191.96元 /畝,比上增長0.70%;玉米總成本為544.07元/畝,比上年增長4.29%。遼寧省玉米總成本466.54元/噸,比上年增長4.88%。而內蒙古自治區(qū)2007年玉米每畝平均總成本438.61元,比2006年減少15.71元,減幅3.46%。其中,每畝物質與服務費用234.37元,比 2006年減少6.77元,減幅2.78%,每畝物質與服務費用中主要是化肥費同比2006年下降。土地成本減少2.97元,降幅2.87%。人工成本 101.67元,比2006年降低5.97元,其中雇工費用減少了2.36元、家庭用工折價降低3.61元。
三、玉米銷售凈收益增幅有限
2007年東北地區(qū)新玉米上市后,市場收購價格高開高走,農民惜售心理較為強烈,出售數量相比上年同期明顯不足,但好景不長,12月中旬開始各地市場行情紛紛回落,農戶手中的大量余糧并沒有及時出售,玉米凈利潤也呈下降趨勢,但整體來看,東北地區(qū)玉米凈利潤較上年均略有增加。其中,吉林長春地區(qū)玉米出售價格0.55—0.58元/斤,玉米每畝產值為462—500元,比上年下降12.75%。按農民實際種糧不計土地成本和家庭用工折算,玉米每畝現金成本(物質與服務費用+雇工費用+流轉地租金)為277.68元,比上年增長15.13%;每畝純收入(現金收益=總產值-現金成本)為184.3— 222.32元,比上年下降30%;遼寧地區(qū)玉米每50公斤平均出售價格為64.87元,比去年的63.52元略增2.13%;每畝凈利潤可達 153.35元,比去年增長27.78%;每畝現金收益可達373.04元,比去年增加15.42%。內蒙古自治區(qū)每畝玉米預計凈利潤184.42元,比 2006年增加54.93元;現金收益每畝372.56元,比2006年增加48.39元。
四、部分農戶有轉種大豆意愿
受去年12月中旬以來玉米市場行情不斷下跌影響,農民種植玉米收益明顯下降,而大豆市場則高開高走,通過調查了解,部分農民轉種大豆的意愿有所增強,特別是黑龍江地區(qū)。春節(jié)長假已過,新的生產及銷售周期重新開始,未來玉米市場行情能否止跌回升,對于2008年農民玉米種植積極性至關重要。
綜合分析,目前我國玉米庫存水平正在日趨下降,國有儲備力量對市場的平衡能力正在削弱,同時玉米深加工企業(yè)和民間收儲正成為多元化收購主體中不可忽視的部分,因此,假設中國的玉米生產一旦出現問題,那么在這兩股以追逐企業(yè)和經營利潤為前提的力量主導之下,中國的玉米價格將打破固有的走勢格局,走向另一個極端發(fā)展蔓延,而這是國家政府所不能“充許”的,穩(wěn)定糧食生產、促進農民增產增收是國家政策的大方針,未來國家惠農政策有望繼續(xù)出臺,對于穩(wěn)定玉米價格也將起到支撐作用。而農民種植意愿的轉變,也會對后市行情起到拉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