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護視力色:
中歐鞋業(yè)新博弈情況深度分析
-
http://shiquanmuye.com 發(fā)稿日期:2008-6-23
- 【搜索關鍵詞】:研究報告 投資分析 市場調研 鞋業(yè) 歐盟 制鞋業(yè) 意大利 奧康
- 中研網訊:
-
2009-2010年中國女鞋市場調查與發(fā)展前景分析報告 我國人口總數超過13億人,其中女性人口數量6.24 億,約占人口總數的48%。這是一個蘊涵著2009-2010年中國家紡行業(yè)應對金融危機影響及發(fā)展 2008年,美國華爾街危機不僅迅速波及全球金融市場,而且已由虛擬經濟向實體經濟蔓延。金融危機2008-2010年中國女裝行業(yè)應對金融危機影響及發(fā)展 2008年,美國華爾街危機不僅迅速波及全球金融市場,而且已由虛擬經濟向實體經濟蔓延。金融危機2008-2010年中國制鞋行業(yè)應對金融危機影響及發(fā)展 2008年,美國華爾街危機不僅迅速波及全球金融市場,而且已由虛擬經濟向實體經濟蔓延。金融危機2500-4000元,這是一雙意大利鞋在中國商場里的售價。生產的企業(yè)GIANFRANCOBUTTERI(以下簡稱GB)是意大利馬爾凱大區(qū)的一家中型鞋企。如今它開始“殺入”中國市場。
這是自2006年中歐“鞋戰(zhàn)”之后,出現(xiàn)的戲劇性一幕。因為幾乎于此同時,圍繞一雙鞋之外,一場不見硝煙的貿易政治交手也即將上演。只不過現(xiàn)在,歐盟玩得得心應手。
本報記者獲悉,歐盟內部要求延期的呼聲再度高漲。歐盟制造商陣營的意大利鞋業(yè)協(xié)會(ANCI)、歐洲鞋業(yè)聯(lián)合會,連日來數次公開宣稱,將向歐委會提請,把對中國皮鞋的反傾銷措施再延長3年。
“除了要求延期,制造商們還醞釀在常規(guī)的日落復審同時提出期中復審,考慮到歐委會很可能合并處理兩項復審,中國輸歐皮鞋的反傾銷稅率或將在目前16.5%的基礎上再遭調高!备吲舐蓭熓聞账蓭熗趵19日向本報記者透露。兩年前的中歐鞋之戰(zhàn),王磊是中方企業(yè)的代理律師。
還有不到四個月時間,2008年10月6日,這是歐盟對中國皮鞋實施反傾銷措施兩年期限之日。歐方新的反傾銷大棒正在策動。
幾乎于此同時,本報記者在意大利采訪獲悉,2008年意大利制鞋工業(yè)已經進入復蘇通道。在持續(xù)5年的下滑之后,終于將迎來止跌回暖的跡象。意大利制鞋工業(yè)協(xié)會人士向本報記者表示,這主要歸功于兩方面因素:一是歐盟的反傾銷保護措施,二是意大利制鞋工業(yè)為開發(fā)新興市場和走高檔鞋路線進行轉型。
本報記者在意大利采訪期間,從意方提供的一份數據即證實了這點。2007年1-10月意大利鞋在出口總量下降3.3%的情況下,出口總額增加7.9%,平均售價漲6.1%。
這些數據還顯示,意大利制鞋公司目前在包括中國、俄羅斯、東歐、墨西哥等新興市場經濟體的出口數量都呈兩位數增長。
反傾銷大棒再起
2006年10月4日,歐盟結束了長達15個月的反傾銷調查之后,決定從2006年10月6日開始對來自中國的皮鞋征收16.5%的反傾銷稅。設限時間由歐盟反傾銷法規(guī)定的五年縮短為兩年。
這場中歐之間關于鞋的“戰(zhàn)爭”直接涉案金額高達7億美金,受牽連的中國鞋企超過1200家。
2008年6月9日,意大利鞋業(yè)協(xié)會(ANCI)主席維多·阿爾迪奧利(VitoArtioli)在米蘭宣稱,歐洲鞋業(yè)聯(lián)合會現(xiàn)已決定向歐盟提請將對中國和越南皮鞋的反傾銷措施延長至5年。本報記者獲悉,意大利鞋業(yè)協(xié)會正在會員企業(yè)間收集信息和意見準備申請復審。
2005年7月,歐盟委員會決定對部分原產于中國的皮鞋發(fā)起反傾銷調查,正是應意大利、法國和西班牙等國的制鞋企業(yè)要求。
阿爾迪奧利說,實施近兩年的反傾銷措施效果明顯,2007年歐盟進口自中國和越南的鞋產品總量仍保持著16%及14.7%的兩位數增長率,但與2006年相比,已分別下降了16.5%和9%。
或許是因為嘗到了上述甜頭,在離2008年10月6日,為期兩年的反傾銷還有4個月不到之際,歐盟內部已經“急不可耐”。
2008年5月31日,歐洲鞋業(yè)聯(lián)合會在意大利召開的會議上提出了延長期限的建議。
6月3日歐洲制鞋業(yè)聯(lián)合會公開表示,將開始制定新的反傾銷措施,以削減中國皮鞋的出口,更稱預計將有40%的歐盟制鞋企業(yè)都會表示支持。
7天之后的6月10日,意大利經濟發(fā)展部主管外貿的副部長烏爾索與法國外貿部長安娜·瑪麗·伊德拉克在羅馬達成的數項共識中,意大利要求法國作為歐盟輪值主席國對意大利關切的問題給予支持,包括延長今年10月到期的對中國和越南皮鞋征收反傾銷稅的措施。
一直跟進“中國鞋”案的高朋律師事務所律師王磊告訴本報記者,來自歐盟業(yè)界的反饋,以意大利為代表的歐盟制造商陣營肯定會上訴歐委會要求反傾銷延期,目前申訴書的草案已經成形,預計7月初之前會遞交至歐委會。
實際上,歐委會也已經于2008年3月26日發(fā)布公告提醒企業(yè),對中國和越南皮鞋采取的反傾銷措施將于今年10月6日到期,歐盟相關企業(yè)可在到期日3個月前書面提出“日落復審”申請,歐盟委員會將據此審查是否延長原反傾銷措施。
但申述書內容至今仍未完全對外公開。王磊告訴本報記者,歐盟制造商的訴求主要有兩點,一是要求將兩年的反傾銷期限延長至法律規(guī)定的5年,二是提出期中復審與日落復審,預計歐委會將合并處理兩項復審,制造商們也就可以要求調高對中國鞋的征稅。申述書要求的新稅率目前還不得而知。
一雙鞋的“戰(zhàn)爭”
王磊介紹說,歐盟鞋制造商們提出期中復審旨在調高稅率。根據歐盟法律,反傾銷設限到期后,如果起訴方不反對,反傾銷征稅將自動終止,一旦起訴方提出申述則要進行日落復審,不過這一復審只存在兩個結果,要么取消16.5%的反傾銷稅,要么延期,“不存在調整稅率的可能”。
因此,歐盟制造商們醞釀同時提出期中復審,考慮到歐委會將合并處理兩項復審,“這就產生了第三個可能,在反傾銷延期的同時,調高或者降低反傾銷稅率”。
相比高調的歐盟制造商,歐盟貿易商和中國鞋企目前尚未動作。
“歐盟對華鞋產品反傾銷應對聯(lián)盟”秘書長郭煒文6月19日向本報記者表示,歐盟貿易商方面要求取消對中國鞋反傾銷征稅的立場并未改變,“預計要待復審調查啟動,貿易商和中國鞋企們才會開始造勢。”
但郭煒文坦承,2006年應訴的失敗使得不少企業(yè)今次已經喪失“斗志”。2006年,中國有140余家鞋企參與應訴,但僅南海金履鞋業(yè)一家獲得歐盟市場經濟地位認定。
“歐盟對華鞋產品反傾銷應對聯(lián)盟”發(fā)起人之一的創(chuàng)信鞋業(yè)董事長吳振昌在6月19日也告訴本報記者,反傾銷稅延期的可能性很大,“待歐委會發(fā)布公告啟動調查后,我們將聘請律師,著手準備應訴!眳钦癫第一次向本報記者透露,在2006年應訴歐盟反傾銷案件中,創(chuàng)信鞋業(yè)的應訴成本大概在5萬美金左右。
記者致電廣東數家涉案鞋企,他們對是否參與應訴未置可否,稱將待歐委會調查啟動后再做定奪。
本報記者獲悉目前數個不利因素也可能影響復審結果。
來自珠海拱北海關19日提供的數據顯示,2008年1-5月,我國鞋類出口總量33.96億雙,同比下降3.65%,然而同期的輸歐鞋類數量達到6.37億雙,增長了6.8%。2007年全年的出口數據同樣顯示我國對歐盟的鞋類出口保持增長,2007年我國輸歐鞋類達13.47億雙,增長14.26%。
“殺入”中國市場
兩年對華反傾銷的過渡期,讓意大利鞋有了喘息和調整空間。意大利政府更是抓住機會加緊對培育中小企業(yè)奢侈品牌進行政策傾斜。
政府層面的扶植首當其沖。制鞋產業(yè)一直是意大利的優(yōu)勢產業(yè)。意大利對外貿易委員會(ItalianInstituteforForeignTrade(ICE)),是政府專門的出口企業(yè)服務窗口,意大利在其全球的多個貿易國家均設有辦事處,中國辦事處就設在北京京廣中心第32層。
意大利鞋業(yè)公司的產品出口到國外,ICE便給予他們補助,因為意大利鞋廠多是中小規(guī)模企業(yè),單獨宣傳成本高也難以形成影響,通常會是幾個品牌組成一個團隊來中國推廣,例如一次行程的宣傳費,展位費等開銷是300萬,那么ICE可能會資助200萬,剩下100萬幾家公司分攤,這樣影響才能做得大,同時成本也低。他們不光是推廣某幾個牌子,也同時推廣全球消費者對皮鞋“MADEINITALY”這個概念的認同。
政府之外,則是來自行業(yè)協(xié)會的支援。行業(yè)協(xié)會的會長由選舉產生,任期為2年,可經選舉連任一屆。會長同時兼任當屆micam鞋展的總經理。選舉的過程鄭重而嚴格,候選人甚至需要去各個制鞋大區(qū)進行拉票游說,講在哪個市場投放多少資金,任內支持制鞋企業(yè)的計劃是如何展開等等。
對意大利和中國鞋業(yè)市場均有深入了解的羅運欽,從2006年開始,帶意大利制鞋協(xié)會的團隊來中國參加中國國際鞋業(yè)博覽會并把GB這個品牌引進到中國市場,他的公司在北京和上海各有一間店,里面還同時銷售著另兩個品牌的意大利皮鞋。這種開綜合店的模式是意大利中小品牌鞋試水中國市場的一貫做法。
GB目前在中國銷售的皮鞋價位在2500-4000元,以年輕人適宜的時尚款式為主。羅運欽介紹說,中國目前的商業(yè)模式是,產品進駐一線城市的大型商場一般要被抽掉30%的營業(yè)額。一雙進口價約1000人民幣的皮鞋,在歐盟國家的賣價大概在2200元人民幣左右,而在中國必須要賣到大約3000元人民幣才有可能賺錢。
GB目前已經和中國奧康集團達成了代理協(xié)議,利用奧康集團已有的分銷渠道,將首先在香港和上海開幕兩家GB純意大利進口的一線品牌專營店和15家在中國生產的二線品牌專營店,目標是到2010年一線品牌開15家分店二線品牌將在全國開100家分店。
在中歐關于鞋的貿易爭端還遠未塵埃落定之際,迎來反傾銷過渡間隙的意大利中小企業(yè)在復蘇之際,已經學會搭上了中國企業(yè)的快車。GB和奧康的聯(lián)手同樣是耐人尋味的貿易經濟學。
奧康鞋業(yè)品牌規(guī)劃中心總監(jiān)羅會榕告訴記者,在歐盟反傾銷壁壘設立以后,關稅上調,意大利中小制鞋廠商已經改變了原來“中國生產,國外賣”的經營模式,直接對中國進行品牌輸出,即在意大利設計,在中國產中國銷。
現(xiàn)在的意大利皮鞋已經有很大部分不是意大利生產的了,目前只是有一些款式會在意大利當地生產。比如有某一種皮革產在巴西,要運至羅馬尼亞生產的話運費和關稅都很昂貴,這樣就直接在巴西當地生產了。
意大利鞋業(yè)品牌在中國目前主要采取3種方式拓展市場,一是直接交給中國有實力的經銷商,如奧康代理的意大利的GEOX,直接開設辦事處自己邊開店邊尋找代理商,比如GB在中國的就是這樣做的。
新的博弈邏輯
超過一半的意大利進口鞋來自中國。這是問題的結果還是起點?
來自意大利鞋業(yè)制造商協(xié)會提供給本報的一項統(tǒng)計說,2007年1-10月的調查統(tǒng)計,中國向意大利出口的鞋類制品總量仍然增長了17.5%,共計出口196,200,000雙,占同期意大利進口鞋總量3.484億雙的56%。
但是令人扼腕的是,中國鞋的同比進口價格跌幅11.57%,平均價格為3.1歐元,是意大利進口鞋中平均價格最低的。
根據意方公布的數據,2007年前10個月中國出口意大利皮鞋數量減少了3.8%,合成革和布鞋進口增幅達21.61%和25.33%,他們由此可以判斷,中國為規(guī)避反傾銷制裁,向歐洲出口的皮鞋數量下降,合成革和布鞋數量增加。
于是新的貿易大棒繼續(xù)揮舞。歐盟繼續(xù)針對中國皮鞋出口潛規(guī)則進行調查。根據歐洲統(tǒng)計局的統(tǒng)計,2007年中國和越南向歐洲出口的皮鞋數量下降了15.3%和12.6%。歐盟懷疑有公司將合成革和其它鞋面對應的稅則號,移花接木地用于進口皮鞋制品,逃避進口反傾銷稅。
本報獲悉歐盟正為此進行調查。同時調查的鞋類進口原產國和地區(qū)還有澳門和柬埔寨,2007年這兩個地區(qū)出口到歐盟的鞋制品數量分別增加了73%和91%,被懷疑是扮演了中國皮鞋出口歐洲的第三國角色。
在意大利鞋的復蘇之際,在以品牌之名殺入中國市場之時,另一項數據,成為意大利方面要求歐盟繼續(xù)延長反傾銷政策的理由。
意大利方面提供給本報記記者的一份數據宣稱,2007年意大利的制鞋企業(yè)總數是6,501家,同比減少156家;職工總人數90,854人,同比減少3,289人。如果把制革行業(yè)考慮在內,2007年整個制鞋配套產業(yè)鏈共倒閉企業(yè)406家,減少工作崗位6472個。
四川西部鞋都產業(yè)運營公司總經理羅軼謙告訴本報記者,中國制造對意大利一般高檔、中檔的鞋的沖擊較大,這主要是因為中國的成本確實低很多;一些意大利的品牌也已經在中國制造,原來的意大利工廠只有退出或調整,而反傾銷主要就是反這一部分的鞋。真正意大利的奢侈品鞋類,中國要做到意大利的水準還是比較難的,因此中國制造對其沖擊不大。
- ■ 與【中歐鞋業(yè)新博弈情況深度分析】相關新聞
- ■ 行業(yè)經濟
- ■ 經濟指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