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護視力色:
1949-2009年我國計算機行業(yè)發(fā)展歷程分析(2)
-
http://shiquanmuye.com 發(fā)稿日期:2009-10-10
- 【搜索關鍵詞】:計算機 研究報告 投資策略 分析預測 市場調研 發(fā)展前景 決策咨詢 競爭趨勢
- 中研網訊:
-
2009-2012年中國硬盤播放器行業(yè)投資策略分析及競 硬盤播放器,即移動硬盤的延伸產品,目前指的硬盤播放器主要是“移動硬盤播放器”。顧名思義就是可2009-2012年移動運營及電信增值行業(yè)發(fā)展前景分析 電信增值業(yè)務是指憑借公用電信網的資源和其它通信設備開發(fā)的附加通信業(yè)務,它實現(xiàn)的價值使原有網路2009-2012年移動硬盤行業(yè)發(fā)展前景分析及投資風險 隨著網絡化、數字化、娛樂化的迅速增長與普及,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數據資料交換、數據備份頻率顯著增2009-2012年物聯(lián)網行業(yè)競爭格局與投資戰(zhàn)略研究咨 2009年8月,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視察中科院無錫高新微納傳感網工程技術研發(fā)中心時指出,從信息1969年,國產的第一臺自動譯報機誕生。此前電報無法直接輸出文字,需要人工筆錄輸出。電報大樓進行表演時,工作人員敲打電報的同時,另外的打印機上直接打出漢字,看到這一幕,當時在場的20位將軍個個目瞪口呆。一位將軍懷疑打印的紙張是之前準備好的,現(xiàn)場說了一段話,讓電報員敲打,結果打印機輸出的文字與將軍口述一字不差。這在當時堪稱奇聞。
自動譯報機完成“神話”,完全歸功于幕后的大型計算機。大型機在后端解析后智能打印,實現(xiàn)文字的直接輸出,成就了讓20位將軍目瞪口呆的“奇跡”。
70年代
換頭不換計算機
“文革”時期過來的老人們都知道,那時候媒體上刊登科學家、工農兵的照片,多經過“換頭”。那個強調集體、抹殺個人的年代,除了個別中央領導人外,容不下任何個體的榮譽,但計算機似乎是個例外。
70年代初,“文革”最猛烈的一段時間,林彪視察哈軍工,聽取專家柳克俊的匯報,當時留下了一張照片。林彪是“文革”時期的中央領導,計算機也是當時需要大力宣傳的新事物,能“抹殺”的只有柳克俊了,經過“換頭”處理后,這張圖片被公布在媒體上!皳Q頭不換計算機”從側面反映了,即使在“文革”最惡劣的時期,計算機還是相對受到了保護。
三分之一參展計算機開不了機
1978年,“文革”正式結束,計算機行業(yè)也迎來了一個發(fā)展高峰期,一些地方開始出現(xiàn)大規(guī)模的展覽。不過展會上的“花瓶”比較多,雖然都是進口終端,但能開機的往往只有三分之二,這三分之二中還多數在玩游戲。第二年,徐祖哲(清華大學教授、《中國計算機史料》主編)就寫了一篇文章,稱中國計算機水平大幅提高,展會上開機率提高了百分之幾,游戲率下降了百分之幾,后來還被電子工業(yè)部作為簡報上交。隨后,部領導批示,直屬單位參展一律不準開游戲,這也成為計算機發(fā)展史上的一則笑談。
80年代
買計算機要用土標準
80年代初期,鑒于計算機的強大工作能力,一些企業(yè)也開始配置計算機。但那時候沒有3Dmark、CPUπ這些測試軟件,懂的人更是鳳毛麟角,怎么樣才能選到一款性能不錯的呢?
人們想到了一個土辦法:最初計算機漢化只做了3000多個常用字,工作中往往遇到字庫的瓶頸,所以計算機中的“造字”功能較為常用。當時很多造出來的字雖然能顯示,但打印不出來。所以市場上買計算機第一步就是造一個字,讓商家打印出來,符合這條“土標準”了,再來看計算機的其他性能。如果打不出來,直接去看下一家。
15名計算機服務人員
計算機和收音機、電視不同,服務非常重要,但相對于60年代就已經成形的計算機行業(yè),計算機服務卻是80年代才開始出現(xiàn)的。
第一批專業(yè)的計算機服務人員是1980年惠普幫助中軟培訓的15名員工。培訓結束后,電子工業(yè)部領導還接見了他們,留下一張珍貴的合影。正是他們,開創(chuàng)和完善了計算機服務體系,使計算機能夠更為高效地為人們服務。
倒爺瞄上了計算機
此倒爺非彼倒爺,80年代能倒得起計算機的個人還是相當少見,這個“倒爺”主要是公司。80年代末期,“領教”到計算機的強大之后,北京的國企和部門配備了1000多臺計算機,但因為閑置,多數被轉手了,一臺凈賺1萬余元,足見早期計算機銷售行業(yè)之暴利。
- ■ 與【1949-2009年我國計算機行業(yè)發(fā)展歷程分析(2)】相關新聞
- ■ 行業(yè)經濟
- ■ 經濟指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