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介紹自家的剃須刀,創(chuàng)業(yè)公司Harry’s的兩位聯合創(chuàng)始人JeffRaider和AndyKatz-Mayfield在這支廣告里不光曬了童年照片,而且是真的“褲子都脫了”。
廣告中,Jeff和Andy描述了他們的青春期,尤其是在購買剃須產品時感覺被“搶劫”的心情,匿名批評了明顯是吉列的剃須刀品牌,于是他們如何自己開了一家剃須刀公司,如何買下了德國的工廠……
廣告拍得挺幽默,而且?guī)Я四敲匆稽c點復古情懷,2分40秒的時間一點也不覺得長。作為一支自我介紹的廣告來說,可以點個贊。
實際上,Harry’s已經是成立三年之久的公司,和大名鼎鼎的DollarShaveClub(最早叫OneDollarShaveClub,一美元剃須俱樂部)一樣,都主打便宜、質量過關的網購剃須刀。
說到“窮”創(chuàng)業(yè)公司的自我介紹,最成功的其實正是2012年DollarShaveClub的那一條:同樣是創(chuàng)始人本人出鏡,在一個看起來很破的工廠介紹自家的剃須刀:
“我是Mike,DollarShaveClub.com的創(chuàng)始人。DollarShaveClub.com是什么?好吧,每月只用1美元我們就把高品質的剃須刀送到你家。是的!1美元!那刀片行不行?。坎?,我們的刀片簡直是太他X棒了?!?br />
在Harry’s和DollarShaveClub看來,剃須刀這種產品本身早已成熟,基本、量販的款型就已經足夠好用,真正需要顛覆的是它的營銷和經銷模式。上面這支廣告在YouTube的播放量達到了2387萬,相比之下,Harry’s的廣告播放量就低了太多,一是因為這個顛覆剃須刀大公司的概念已經不算太新,二是因為廣告的投放渠道主要是電視。
Harry’s的自我介紹廣告將在全美的電視黃金時段播放,主要針對那些男性目標的電視節(jié)目,廣告也會在影院和社交媒體上傳播,廣告語是“Meettheshavingcompanythat'sfixingshaving.”
Harry’s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JeffRaider也來頭不小,他是美國著名的獨角獸公司、眼鏡電商WarbyParker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所以你能在Harry’s身上看到相當多WarbyParker模式的影子:控制上游供應鏈壓低成本(花1億美元買下德國96年歷史的刀片工廠)、承諾消費者優(yōu)秀的設計和更便宜的價格、把銷售和營銷渠道放在線上。
Harry's創(chuàng)始人AndyKatz-Mayfield(left)和JeffRaider圖片來自Inc.
區(qū)別在于,剃須刀需要付出比眼鏡更高的技術成本,這也是為什么你能在廣告里看到Harry’s拼命地介紹自己的德國工廠,既是對自己質量的宣傳,也是一種與DollarShaveClub區(qū)分開來的嘗試,從包裝和產品設計上看,Harry’s確實要更漂亮一些。
隨著傳統(tǒng)公司開始轉戰(zhàn)線上(沃爾瑪30億美元收購電商Jet.com、梅西百貨發(fā)展電子商務、聯合利華收購DollarShaveClub),Harry’s卻開始發(fā)展線下實體店,公司不久前和Target百貨合作,打算把產品賣到全美的Target門店,這也是他們在這個時間點推出電視廣告的原因,互聯網人群對DollarShaveClub更熟悉,要賣更多便宜的刀片,不如去搶更多吉列的顧客。
“我們最大的挑戰(zhàn)在于讓大家知道我們的存在?!盧aider在接受Adweek的采訪時說,“公司正處于投資、增長的階段,現在來談談我們如何走到今天,是符合邏輯的選擇。”
當然,Harry’s不會透露他們在廣告上花了多少錢,即便坐擁高額的融資,他們也不會選擇請明星代言,而是選擇拍攝員工、工廠,如此才能維持互聯網公司的形象。
Harry’s的總部位于紐約SoHo區(qū),目前已經累積了約300萬名客戶,他們估計2016的全年銷售額達到了2億美元。迄今為止,公司的融資金額已經達到3億美元。
![](/UserFiles/image/20170106/20170106142316_6994.jpg)
當年,寶潔花了570億美元收購吉列,這個品牌控制著剃須刀及刀片全球70%市場份額,但它賴以立足的優(yōu)勢:高研發(fā)投入、龐大的分銷體系、每年百億美元的廣告推廣卻被DollarShaveClub這樣的公司顛覆,依靠便宜的價格和方便的每月訂閱配送體系,吉列的市場份額從2010年的71%跌至2015年的59%,而網絡剃須俱樂部則是該市場目前增長最快的類別。
你已經能看到吉列的回應:去年7月,吉列宣布升級旗下最好賣的Mach3手動剃須刀,這是該產品10年來首次“升級”,而一起針對Harry’s的廣告戰(zhàn)役也在去年年底發(fā)起,他們專門找到那些嘗試Harry’s但最終放棄其服務的顧客,把他們拍成廣告,名為“WelcomeBack”。
在這些初創(chuàng)公司收獲了最初的果實之后,其與大公司商業(yè)模式的沖突已經忠實地反映到廣告營銷上。除了Harry’s的“自我介紹”,上個月,被聯合利華收購的DollarShaveClub也推出了一波新的廣告,明顯針對剃須刀巨頭在產品研發(fā)上的“過度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