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護視力色:
2009年銀行理財產品綜合分析
-
http://shiquanmuye.com 發(fā)稿日期:2009-12-18
- 【搜索關鍵詞】:銀行 研究報告 投資策略 分析預測 市場調研 發(fā)展前景 決策咨詢 競爭趨勢
- 中研網訊:
-
2009-2012年中國信托投資行業(yè)投資策略分析及競爭 中國的信托業(yè)觸及國民經濟各個領域,在經濟與社會發(fā)展中有著自己廣泛、獨特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009-2012年中國期貨行業(yè)投資策略分析及競爭戰(zhàn)略 在目前經歷的這場金融危機中,新興的中國期貨市場理性波動,價差合理,發(fā)現價格與避險功能得以發(fā)揮2009-2012年中國股份制銀行業(yè)投資分析及深度研究 2009年上半年12家股份制商業(yè)銀行凈利潤為452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了108億元。上半年12009年中國壽險市場研究報告 2008年全國累計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9784.10億元,其中壽險業(yè)務原保險保費收入6658.
在經歷2008年“大海中翻船”的恐怖之后,銀行理財產品市場在2009年起航之初就顯得謹小慎微。然而,隨著全球經濟逐步復蘇勢頭的延伸,以及投資者信心的回升,銀行理財產品市場也開始逐步企穩(wěn)回暖。在預期加息、升值等眾多因素的支持下,市場似乎正醞釀著另一波投資熱潮,而這一熱潮或許將在2010年爆發(fā)。
收益 聞息先舞
年終綜述
“零收益”、“負收益”、“血本無歸”,這些從2008年開始就不斷縈繞在投資者耳際的詞匯令人記憶猶新、膽戰(zhàn)心驚。
不過,從今年年中開始,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出現明顯改善的跡象。據普益財富統(tǒng)計,2009年,共有6609款理財產品到期,其中,有3548款產品年化收益在2.26%-10%,24款超過10%,5款超過20%。這在公布了到期收益的5767款產品中,占62.03%。即意味著超過六成的到期產品年化收益超過了1年期存款利率。而冠軍產品的收益更是達到46.5%,超過去年。
11月份,新發(fā)行的各期限人民幣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保持平穩(wěn)。和10月份相比,各期限產品的預期收益率變化并不大。
而同比來看,各期限產品收益率的漲跌幅也基本保持穩(wěn)定。
專家點評
西南財經大學信托與理財研究所研究員李要深表示:目前市場對于明年加息的預期普遍較為強烈,而一旦央行加息,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將上升。
風險 偏好加大
年終綜述
所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眾多投資者在銀行理財產品市場經歷過血和淚的教訓之后,資產的“安全至上”幾乎成為絕大部分投資者最大的訴求。因此,保本型、固定收益類產品成為最受青睞的產品,而這也直接導致了銀行發(fā)行理財產品出現一面倒的局面,信貸類和債券類產品幾乎統(tǒng)治了整個銀行理財產品的“江山”。
繼9月和10月出現銀行理財產品發(fā)行高潮之后,11月份,投資信貸資產及貨幣、債券類產品的數量繼續(xù)增加,二者占到所有理財產品總份額的92.6%。據銀率網數據庫統(tǒng)計,11月投資于信貸資產類產品的發(fā)行量為310款,占比為48.8%;而投資于貨幣、債券等銀行間市場工具的產品較上月增加了49款,占比為43.8%,環(huán)比增幅21.4%。
不過在辭舊迎新之際,隨著投資者態(tài)度的改觀,銀行理財產品市場的作風開始有所轉變,保本類產品有所減少,保本浮動類產品有所增加。投資者又開始有了追求高收益的意愿。
專家點評
西南財經大學信托與理財研究所研究員李要深表示:隨著投資者對市場回暖信心的加深,臨近年末的確開始顯現投資者重新追求高回報的現象,而且明年投資者對于風險偏好可能會進一步加大。
期限 逐漸走長
年終綜述
在經受過金融風暴的“洗禮”之后,前景的不確定性一直是困擾投資者的一大因素。而應投資者需求,銀行推出了大量的短期理財產品。普益財富的統(tǒng)計數據顯示,今年短期和超短期理財產品已占銀行理財市場約1/4的比重。
除了6個月、3個月以及1個月的理財產品外,不少銀行還推出了超短期理財產品品牌,運行周期短至1、4、7天,可任意申購和贖回。比如,工行的“靈通快線”系列、中行的“周末理財”等。
專家點評
西南財經大學信托與理財研究所研究員李要深表示:今年年中時,銀行一個月以下的理財產品占比最大,但是進入11月、12月以來,3-6個月周期的理財產品最多。不過由于投資者重新看重收益率,所以銀行理財產品的投資周期出現往長走的趨勢。
QDII 慢熱開始
年終綜述
在2008年的銀行理財產品中,QDII首當其沖地受到金融風暴的沖擊,并且輸得很“慘烈”。而在2009年,QDII在整個銀行理財產品市場幾乎一直處于悄無聲息的狀態(tài)。據統(tǒng)計,2009年僅發(fā)行81款QDII,不到去年的1/3。
不過,自從進入第四季度以來,隨著全球經濟在“正逐步走出谷底并將持續(xù)復蘇”的樂觀情緒支撐下,銀行QDII產品也開始起死回生。尤其隨著澳大利亞央行邁出加息步伐以來,市場對于全球央行加息預期不斷增強,這也大大催生了QDII重新出海的熱情。
而外資銀行更是蠢蠢欲動,陸續(xù)推出了一些QDII產品。據普益財富的統(tǒng)計顯示,今年有14款QDII的漲幅都在100%以上。不過,今年中資銀行卻沒有發(fā)行過一款QDII產品。
盡管部分QDII產品收益和凈值都已經回暖,但是據普益財富最新一期研究報告顯示,正在運行的300款QDII理財產品中,累計收益率目前為正值的理財產品僅為62款。
專家點評
西南財經大學信托與理財研究所研究員李要深表示:目前中資銀行都不太愿意做QDII產品,一方面QDII不是中資銀行的長項,另一方面風險也比較大,迪拜債務危機的發(fā)生,說明海外市場風險仍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
不過對外資銀行來說,QDII是他們在中國市場惟一能做的,而且隨著通脹預期的加強,這也是一個可炒作的概念。同時,外資銀行也比較看好資源、新能源、大宗商品等,所以一旦新的銀行系QDII開閘,外資銀行不會少推掛鉤此類標的的產品。
- ■ 與【2009年銀行理財產品綜合分析】相關新聞
- ■ 行業(yè)經濟
- ■ 經濟指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