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護視力色:
淺談直接引語在新聞中的作用
-
http://shiquanmuye.com 發(fā)稿日期:2007-8-27
- 【搜索關鍵詞】:研究報告 投資分析 市場調研 傳媒 新聞
- 中研網訊:
-
2008-2009年中國手機廣告行業(yè)研究咨詢報告 隨著移動通信網絡向3G的逐步演進和移動互聯(lián)網業(yè)務的不斷發(fā)展,手機已經成為能夠傳播文本、圖片和2008-2009年中國網絡廣告行業(yè)研究咨詢報告 2008年中國廣告經營總收入有望超過5000億元。中國傳媒經濟的重要指標之一廣告業(yè)已經成為一2008-2009年中國戶外廣告行業(yè)研究咨詢報告 2008年1-3月,戶外廣告投放額平穩(wěn)發(fā)展,沒有明顯變化。4月開始明顯上揚,受奧運效應,7月2008-2010年中國廣播行業(yè)應對金融危機影響及發(fā)展 2008年,美國華爾街危機不僅迅速波及全球金融市場,而且已由虛擬經濟向實體經濟蔓延。金融危機過去我國的新聞從業(yè)人員普遍忽視直接引語在新聞中的運用,尤其是對于重大時政新聞的報道,這也造成了我們很多的報紙新聞枯燥呆板、缺乏真實感、傳播方式欠佳。
那么,在新聞報道中直接引語到底有何作用呢?
一、增強新聞真實性和現(xiàn)場感。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的梅爾文·門徹教授認為:“報道新聞應該進行‘展示’而非‘陳述’的定律就是:必須把直接引語寫入新聞的重要部分。此外,它還是一種幫助記者做到真實報道的手段,能使讀者直接感受到新聞事件是否真實。總之直接引語是記者通過面對面采訪得來的,讀者可以推斷:既然新聞事件的參與者在直接說話,那么這件事必定真實無疑。
因此,使用了直接引語的新聞具有現(xiàn)場感,可以提高新聞的真實性,讀者讀起來會感到更加可信。
二、畫龍點睛,彰顯人物個性。直接引語是不同身份、不同個性的新聞人物所說的話,使用了直接引語的新聞會更富有人情味,語言上會更富有色彩,行文上會更富有變化,讀者讀起來會感到更加親切、更加生動。直接引語是重要人物所說的重要的話,它們常常是新聞中的點睛之筆,會給讀者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1958年普利策全國報道獎獲獎作品——《“我還活著,親愛的”》一文中寫道:肯尼迪,他說了句俏皮話:“要是我聽信有關你的傳聞,我會撐破我的防彈背心的……”肯尼迪對著話筒說:“我還活著,親愛的。如果你聽見了一聲大爆炸,我可能就沒命了!边@些直接引語在文章中的巧妙運用,無疑起到了畫龍點睛和體現(xiàn)重要政治人物鮮明個性的作用。
三、借口說話,表達立場。直接引語可利用新聞人物之口說出新聞媒體希望表達但又不便直接表達的立場和觀點。列夫·托爾斯泰在形容其名著《戰(zhàn)爭與和平》的力量時,他說:“我不講述,我不解釋,我只是展現(xiàn),讓我的角色替我說話!
四、活潑版面,美化新聞。恰當使用直接引語就像電視新聞的畫面一樣,使文字新聞變得直觀、生動、具有聲像效果。另外直接引語能美化新聞的篇章結構,改變新聞的節(jié)奏和韻律,使板著的面孔驟然“多云轉晴”。新聞老前輩穆青曾說:“我們的新聞報道如果充滿了群眾生動活潑的語言,文章就像加了味精一樣,立即透出美味來。”
五、增強傳播效果,反映時代特征。第一個登上月球的人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后說:“這對一個人來說是走了一小步,但對人類來說是邁出了一大步”。這句話已成為經典。
在重大的事件中,捕捉新聞人物的重要講話,是西方媒體記者最熱衷的采訪內容之一。1995年8月在日本舉行的第十八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上,美聯(lián)社甚至還聘請了一位“引語收集員”專門從事直接引語的采訪和收集,向社內記者提供。而在當今的很多世界性大會上,向記者提供“可以直接引用的直接引語”已經成了大會新聞中心的一項重要服務內容。
- ■ 與【淺談直接引語在新聞中的作用】相關新聞
- ■ 行業(yè)經濟
- ■ 經濟指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