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護視力色:
鉀肥價格瘋漲因果探究分析
-
http://shiquanmuye.com 發(fā)稿日期:2008-4-23
- 【搜索關鍵詞】:研究報告 投資分析 市場調研 鉀肥 糧價 廣東 中農 俄羅斯 農業(yè) 化肥 中化
- 中研網訊:
-
2008-2009年中國肥料行業(yè)研究咨詢報告 【出版日期】 2009年1月 【報告頁碼】 325頁 【圖表數量】 176個2009-2012年中國碳酸二甲酯行業(yè)預測與投資前景分 碳酸二甲酯(DMC)作為PO的重要的下游衍生物,產品毒性小,并可替代光氣。目前在聚碳酸酯、生2009-2010年中國芳綸行業(yè)市場預測與投資咨詢研究 芳綸纖維全稱為"聚對苯二甲酰對苯二胺",英文為Aramid fiber,是一種新型高科技合成2009-2010年聚乙烯纖維市場運行及投資分析報告 【出版日期】 2008年12月 【報告頁碼】 350頁 【圖表數量】 150廣州市郊的農民畢先生昨天剛從村里的鉀肥批發(fā)站買了一批化肥,每100斤袋裝價格是250元,而去年底還在180元左右,短短幾個月里漲幅就達到40%。
“政府給一畝稻田補貼20元,但是最近一年化肥價格三級跳,一畝稻田的化肥支出就多出近30~40元。”畢先生說,化肥價格一路上漲,政府給的補貼并沒有落到農民的口袋里。
而廣東增城某大果園老板郭先生也抱怨:“我們一畝荔枝園,單買肥料就要多花400多元,100畝的果園就多4萬多元!”由于荔枝園不在政府農業(yè)補貼范圍內,肥料漲價令其成本大幅上升。
化肥漲價,農民叫苦不迭,然而,化肥廠家也稱日子不好過。廣東某化肥生產商市場總監(jiān)陳先生稱,這輪化肥漲價使公司銷售額減少20%左右。
由于鉀肥是化肥行業(yè)的上游,是復合肥的原料,因此,作為擁有鉀肥進口權的中化集團和中農集團被認為是此輪漲價的推動者和既得利益者。尤其是日前它們與俄羅斯BPC公司簽訂2008年度鉀肥貿易協(xié)定,每噸鉀肥價格比原來上漲400美元,大大超出先前業(yè)界分析的“上漲50美元”的價格預測。于是,兩大集團又被指責利用壟斷體制侵吞農業(yè)補貼,
然而,中農集團華南分公司有關人士則解釋:“鉀鹽礦在中國分布非常少,因此鉀肥有70%都要依賴進口,國外供應緊張是造成鉀肥價格大漲的最主要原因。除此之外,組成的礦物質硫磺、硫酸等原料的漲價,也導致最后鉀肥價格的大漲!
那么,到底是誰在“侵吞”中國農民的利益呢?
價格瘋漲原因何在?
對于外界的報道,兩大集團反應比較激烈。昨日,中農集團副總裁郭雁民向《第一財經日報》表示:“去年中農的總收入是300多億元,而利潤只有區(qū)區(qū)3億多元,利潤勉強能達到1%。”
郭雁民表示:“其實,鉀肥的90%都不是直接流向農民的,而是進了復合肥廠。國家對于鉀肥有價格限制,但是對于復合肥卻沒有任何價格限制,部分企業(yè)代表其自身的利益,但卻是打著‘農民’的幌子。”
或許在另外一個層面可以反映價格上漲的部分原因。廣東某化肥生產商陳老板稱:“目前除上千或上萬畝的經濟林由中化或中農等一級進口商直接供貨外,化肥要通過中間商或零售店再到農戶手上。而在這個流通環(huán)節(jié)上,大部分農戶要經過一級進口商—大型農資公司—中型農資公司—基層農資公司等多個環(huán)節(jié)!
而廣東增城郭先生告訴記者:“目前化肥的出廠售價和零售價格之間的價差在300元/噸~400元/噸,約占銷售價格的11%~13%!彼f,“為減少化肥流通中的中間費用,切實減輕農民負擔,降低化肥終端價格,國務院2004年下發(fā)專門文件要求降低化肥流通環(huán)節(jié)的利潤率,并明確要求批發(fā)商的利潤率不得高于3%,經銷商的利潤率不得高于7%的水平,每一單化肥的貿易不要超過三次環(huán)節(jié)!
原因似乎不止于此,日前中化集團在其公司網站上發(fā)表《國際鉀肥市場快速上揚 帶動國內鉀肥價格攀升》,文章認為造成國內鉀肥價格上漲的根本原因是國際鉀肥市場價格快速上揚。
根據專家的解釋,由于鉀鹽分布相對集中,逐漸形成的壟斷聯(lián)盟成為鉀肥供應商的“殺手锏”。其中加拿大、俄羅斯、白俄羅斯、德國、以色列、約旦六國的產量占全球的88%。世界五大鉀肥生產商(Potashcorp,Mosaic,Belaruskali,Kali&Saiz, Uralkali)的氯化鉀產能占全球的65%,出口量占全球的80%以上,而消費量占全球57%的中國、美國、巴西、印度等國的產量僅占世界總產量的8%。
但面對需求增長,此前國際供應集團仍實行緊縮產量提高價格的策略,如2005年的鉀肥產量為3279萬噸,2006年下降到2943萬噸,2007年產量又有所下降,僅為2928萬噸。
俄方稱逼中方“就范”
從俄羅斯BPC公司獲悉,中化集團與俄羅斯BPC公司2008年度鉀肥貿易談判于4月15日塵埃落定——每噸鉀肥價格比原來上漲400美元。
BPC公司此次不僅大大提高了對中方的鉀肥供應價格,而且還急劇縮減了對中方的鉀肥供應數量。根據雙方協(xié)議,俄羅斯在2008年6月~12月這段區(qū)間向中方供應鉀肥僅約100萬噸。而此前BPC公司曾保證了中國鉀肥進口45%左右的份額。
對此,BPC公司解釋說,全球對鉀肥的需求上漲速度已經明顯加快。之所以縮減對中方的供應份額,主要與世界市場鉀肥需求持續(xù)擴大、價格不斷飆升以及俄政府剛剛推出的限制化肥出口政策等有關。
BPC公司毫不隱諱地說,與中化集團日前簽署的鉀肥供應協(xié)議對該公司占領世界鉀肥市場的發(fā)展戰(zhàn)略有著相當重要的意義。
俄羅斯BPC公司是俄羅斯烏拉爾鉀肥公司(Uralkali)與白俄羅斯鉀肥公司的合資企業(yè)。該公司3月21日與印度最大化肥進口商IPL公司就2008年5月~2009年3月鉀肥供應價格和供應量達成協(xié)議。此次鉀肥合同價格比2007年6月上漲了130%,即每噸從270美元上漲到了625美元。合同供應總數為75萬噸。
俄“安坦塔”資本分析中心分析家伊萬寧認為,該協(xié)議的簽署對俄印雙方均十分有利:一方面BPC公司獲得了印度化肥市場的有利合同,無疑能夠穩(wěn)固BPC公司在印度這個世界最大化肥消費市場之一的地位,而每噸625美元的鉀肥供應價格更可以證明BPC公司作為化肥生產者國際地位的穩(wěn)固性;另一方面,印度公司在全球化肥價格和需求均持續(xù)飆升的情況下能拿下這份長期訂單也實屬不易。
不過相比之下,這筆合同對BPC公司而言更具有特殊的意義。據兼任BPC公司分析師的伊萬寧透露,每噸625美元這個價格盡管接近當前國際價格,但還是大大超出公司事先期待的每噸550美元的價格。也正因為如此,BPC公司隨后在與自己的主要客戶中國進口商進行談判時便“占盡了先機”。BPC公司由此大膽判斷:與中方談判價格肯定不會低于原來計劃的每噸500美元這一價格,甚至爭取700~750美元的談判價格也都不成問題。
莫斯科銀行分析家維杰涅夫贊同上述觀點?傊禐4.7億美元的鉀肥合同把俄印兩公司牢固聯(lián)系在一起——不但可以保證印度化肥供應市場的穩(wěn)定,而且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與中方談判的絕對成功。
此外,BPC公司對中方的高報價還有另一個不可或缺的因素在于:如果因價格過高而導致談判流產嚇跑客戶也無所謂,因為這正好與政府限制化肥出口的宗旨相符。
俄“阿爾法”銀行分析師費奧德羅夫也在此指出,在俄政府批準對化肥出口征收關稅的情況下,鉀肥價格上漲這一趨勢已經不可避免。因此,包括費奧德羅夫在內的不少專家們建議股民們大量購買BPC公司每股價格11.36美元的股票,不用擔心不會升值。
俄政府限制化肥出口
根據俄羅斯政府3月11日頒布的政府令,從2008年4月11日到2009年4月30日前,對氮肥和鉀肥出口分別征收5%和8.5%的關稅。此舉目的是為了增加俄羅斯國內的化肥供應量,保證本國農業(yè)需求。據俄農業(yè)部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俄羅斯生產的化肥有90%用于出口,只有10%用于本國農業(yè)。而1990年的情況則剛好相反。
BPC公司認為,對鉀肥征收關稅不會對他們的生意造成影響。不過,該政府令倒是可能會成為今后影響俄羅斯化肥出口價格的一個額外因素。
俄羅斯政府稱這不是限制性關稅,該關稅只是為了增加財政的額外收入,然后再用這些資金對本國農業(yè)生產者購買化肥進行補貼。起初政府也研究了實施高額限制性關稅的可能,但最終決定采取“相對溫和”的措施。據俄農業(yè)部估算,設置8.5%~9%的關稅將可彌補國內農業(yè)生產者購買化肥40%~50%的費用,也就是說,可為俄財政帶來70億~100億盧布的額外收入。
需要指出的是,受國際糧價上漲影響,75%食品依靠進口的俄羅斯通脹情況愈演愈烈。俄政府承認,設置化肥出口稅其實也是目前應對國內居高不下的通貨膨脹的舉措之一。
俄政府總理祖布科夫3月20日在政府會議上還對化肥生產商們下了“最后通牒”:如果他們還是無法認識到“不能把俄羅斯農業(yè)逼入困境”,那么政府將采取其他措施——譬如“將對化肥出口設置配額”。
- ■ 與【鉀肥價格瘋漲因果探究分析】相關新聞
- ■ 行業(yè)經濟
- ■ 經濟指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