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護視力色:
中國煤炭水運發(fā)展走勢分析
-
http://shiquanmuye.com 發(fā)稿日期:2010-11-3
- 【搜索關鍵詞】:煤炭 研究報告 投資策略 分析預測 市場調研 發(fā)展前景 決策咨詢 競爭趨勢
- 中研網訊:
-
2010-2015年中國碳電極行業(yè)研究與投資分析報告 【出版日期】 2010年11月 【報告頁碼】 350頁 【圖表數量】 150個 【2010-2015年中國電力行業(yè)深度評估及投資前景預測 電力工業(yè)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基礎產業(yè)和公用事業(yè)。電力的安全、穩(wěn)定和充分供應,是國民經濟全面、2010-2015年新疆煤炭工業(yè)投資環(huán)境評估及策略咨詢 2010年5月17日到19日,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召開,提出將新疆喀什市打造為經濟特區(qū),提供包2011-2015中國海水淡化市場全景調研及發(fā)展預測報 【出版日期】 2010年11月 【報告頁碼】 350頁 【圖表數量】 150個 【煤炭消費需求將保持高位
目前,許多權威機構對中國未來一次能源消費進行了預測,較有代表性的是2050年中國能源和碳排放課題組、國家環(huán)?偩趾蛧倚畔⒅行募皣H能源署等多家權威機構的預測:2010至2015年,中國仍將以投資為主要拉動經濟增長的方式,期間能源消費需求將保持高位;2015年能源一次需求在36億噸左右,至2020年一次能源需求的總量約為40億噸。
從能源消費結構上看,中國“富煤、貧油、少氣”的能源特點決定了以煤炭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煤炭在中國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重均在65%以上,2008年為68%,煤炭生產的增長有力地支撐了經濟社會的發(fā)展。但長期以來以化石能源為主體的高能源消耗,尤其是以煤炭為主體的能源消費模式已難以支撐中國經濟可持續(xù)發(fā)展。
去年11月2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到2020年我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作為約束性指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中長期規(guī)劃!睍h還決定,“通過大力發(fā)展可再生能源、積極推進核電建設等行動,到2020年我國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達到15%左右”。這意味著中國未來能源結構將面臨重要調整,對能源預測已不能單從需求出發(fā),而必須考慮排放指標、結構調整等硬性約束條件。
根據《2050年中國能源和碳排放報告》預測,在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為15%的情況下,2010年、2020年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耗的比例分別為70%和55%,若按2015年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耗下降至66%計算,則2010年、2015年和2020年煤炭消耗量將分別達到30億噸、33億噸和31億噸。
該報告也同時預測,2010年和2020年總發(fā)電量分別為41910億千瓦時和56760億千瓦時,其中煤電占總發(fā)電量的比例分別為76%和59%。若按2015年煤電占總發(fā)電量70%計算,考慮火電技術進步的影響,根據歷年發(fā)電實際耗煤量情況進行推算,預計2010年、2015年和2020年發(fā)電實際耗煤量分別為473克/千瓦時、441克/千瓦時和430克/千瓦時,據此預測2010年、2015年和2020年電煤實際消耗量將分別為15.1億噸、15.8億噸和14.3億噸,即電煤需求與煤炭需求變化相一致,在未來10年內將經歷先升高后降低的過程。
這種變化主要是因為能源替代需要有一個過程,核能、風能、光伏發(fā)電等新能源電力建設雖集中在“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間,但真正投產應主要集中在“十三五”期間,而煤電技術進步則是另一重要原因。
進口煤炭運輸將成趨勢
中國是傳統的煤炭凈出口國,但自2003年以來煤炭出口持續(xù)下降,由2003年出口9400萬噸下降至2008年的4500萬噸,年均下降13.5%。同時進口量持續(xù)增長,由2003年的1100萬噸升至2008年的4000萬噸,年均增速超過30%,去年中國首次出現煤炭凈進口,前10個月凈進口7800萬噸。從未來的發(fā)展趨勢看,進口煤炭運輸將成為新的發(fā)展趨勢。
對于這個論斷,業(yè)內人士給出的理由是:首先,國內煤炭增產潛力不大。中國煤炭資源大多分布在干旱缺水、遠離消費中心的中西部地區(qū),總體開采條件不好。
2002—2008年煤炭生產年均增加近2億噸,2008年超過29億噸。據有關機構測算,在不考慮新疆煤炭開發(fā)的前提下,中國生態(tài)環(huán)境容量范圍內的開發(fā)上限為22億至23億噸,最高不超過30億噸。如果2015年煤炭需求達到33億噸,煤炭產能在2015年控制在30億至31億噸,則煤炭生產年均增加仍需達到6000萬噸左右,至2015年仍有2億至3億噸的煤炭缺口,這只能依賴進口。
其次,低價用煤將走到終點,煤價市場化將促進煤炭進口。如果產能充裕,煤炭是否會大規(guī)模進口則取決于國內煤價情況,而未來國內低價用煤歷史的結束將可能使煤炭進口量增加。
影響煤價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煤價市場化、煤炭產業(yè)發(fā)展政策、電價市場化改革、資源有償使用政策、鐵路建造成本等。2006年9月,我國開始煤炭資源有償使用制度的改革試點,目前已有多項稅費開始征收,去年1月1日開始實施的增值稅改革進一步增加了煤企成本,資源稅雖還未正式開征,但已提上日程。這些稅費無疑將反映到煤價上。
去年全國煤炭訂貨會的取消標志著煤價市場化進程的加速,煤價將主要由市場供求關系決定。另外,從國家的產業(yè)政策看,國家明確了“扶大限小”的指導方向,鼓勵發(fā)展大型煤企集團,關停整治小煤礦等一系列措施,將導致產業(yè)集中度的提升。除去上述因素,從運輸的角度看,運價的上漲也將體現在煤炭的最終價格上。上述因素將導致國內煤價不會重新回到歷史的低點,低價歷史已經結束,國際國內煤價差距縮小將使進口煤炭成為必然選擇。
再次,國家煤炭政策導向刺激煤炭需求企業(yè)進口煤炭。煤炭是中國最主要的能源,為保障能源供給安全,自2003年起,中國開始對煤炭出口實行限制政策。從2003年逐步降低煤炭產品出口退稅,到2006年出口退稅政策的取消,再到煤炭加征5%的出口關稅,并逐步降低煤炭進口關稅,至2007年6月1日,煤炭的進口暫定稅率從1%下調為零。除關稅調節(jié)外,國家自2004年起還嚴格執(zhí)行“煤炭出口配額管理辦法”,“寬進嚴出”將是長期的政策取向。
最后,中國煤價將與國際煤價聯動。煤炭進口將成為調節(jié)國內煤價的重要手段。2000—2008年,中國煤炭消費一直是世界煤炭消費市場增量的最重要部分,除2002年增量占世界增量58.6%以外,其余年份均在70%以上,2008年更是高達84.9%。在煤價市場化的情況下,進口煤炭也成為用戶與國內大型煤企博弈的手段,而中國對煤炭的巨大需求使得國內國際市場價格聯動成為必然,可以說中國如果大量進口煤炭將有可能直接導致世界煤價的變化。
從未來進口來源地來看,可能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亞、俄羅斯和印度,而尤以澳大利亞煤炭對中國水路煤炭進口影響最大。
運能不會成為瓶頸
沿海煤炭運輸通道經過多年建設,初步構建了與鐵路有效銜接的、由北方沿海的秦皇島、唐山、黃驊、天津、青島、日照、連云港七大裝船港,華東、華南等沿海地區(qū)電力企業(yè)的專用卸船碼頭和公用卸船設施組成的鐵海聯運煤炭運輸系統,是實現“北煤南運”的重要通道,其中秦皇島、唐山、黃驊、天津四港與大秦線和神朔黃線共同構成“電煤南運”的最重要通道。而石太線、邯長線與青島港構成的中通道和侯月線、太焦線南段、新荷兗日線與日照港構成的南通道主要運輸以焦煤、無煙煤、肥煤為主的工業(yè)用煤,沿海電煤運輸仍主要依靠北部通道。
近年來,沿海電煤運輸高速增長,北方四港煤炭下水量由2000年的8456萬噸發(fā)展到2008年的3.8億噸,年均增長20.7%,占北方七港下水量的92%。未來沿海電煤運輸是否保持高速增長態(tài)勢將直接影響到鐵路及港口能力建設,沿海電煤運輸經常發(fā)生緊張的局面是否會一直延續(xù)下去也值得探討。對于沿海電煤運輸未來發(fā)展需要從幾個方面判斷,一是電煤調運供給量的判斷,二是火電布局的判斷,三是運輸能力的判斷。
從沿海電煤運輸的來源地看,我國山西、陜西、內蒙古西部的煤炭是沿海電煤運輸的主要來源,供應對象主要是華東和華南地區(qū)。
而近年來,內陸地區(qū)煤炭消費量增長非?,2005—2008年,全國煤炭消費量年均增長達12%,產煤地周邊省份煤炭需求增長迅速,甚至超過沿海重點煤炭調入區(qū)(江、浙、滬、粵、閩)煤炭消費量11%的年均增速。
去年電煤緊張已經凸顯了供應環(huán)節(jié)的矛盾,不是運不出的問題,而是無煤可運。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近兩年由于供給緊張造成蒙東礦受熱捧,但蒙東礦以褐煤為主,發(fā)熱量低,含灰量高,在沿海電廠也僅可作為配煤摻用,若國內煤價與國際逐步趨同,則蒙東礦必將失去價格優(yōu)勢,初步判斷至2020年蒙東礦的調運最多在5000萬噸左右,更大規(guī)模調運蒙東礦的可能性較小。
從沿海電力需求情況看,受火電高耗能、高污染的影響,沿海除淘汰落后小火電并以大火電替代外,大規(guī)模新建火電的可能性較小,而自身電力的發(fā)展重點則在核電和海洋風電。考慮到核電的建設周期和海洋風電的發(fā)展前景,預計沿海電煤運輸需求將在2015年后逐步進入穩(wěn)定期。
單純從運能上看,在鐵路運能上,鐵路煤炭運輸保障能力在不斷增強,2008年鐵路煤炭發(fā)送量近17億噸,2010年大秦線、神朔黃線擴能完成將新增運能近1億噸,錦州-赤峰-白音華鐵路將于2011年建成,通行能力在3500萬至5000萬噸。從港口能力上看,北方四港現有的碼頭能力及在建能力已達4.8億噸,基本與鐵路運能相匹配。而在蒙東礦的調運方面,一些鐵海聯運項目正在建設中,葫蘆島市與大連港集團、大唐國際、國電集團聯合建設綏中一期5000萬噸級煤炭專用碼頭、“赤峰-建平(葉柏壽)-喀左-建昌-綏中港”項目已經納入遼寧省鐵路建設規(guī)劃;華能集團選擇與營口港合作建設吞吐量2000萬噸的煤碼頭,蒙東礦遼寧出海通道的建設從運能方面可保障蒙東礦的調運。
去年全國電煤消耗達到14億噸,但并未出現運輸緊張的局面。如果2010年、2015年電煤需求為15.1億噸和15.8億噸,即使全部增量均分布在沿海且需調運,新增調運量也僅為1.1億噸和1.8億噸,若考慮京杭運河和西江干線煤炭運能的增強,現有鐵路運能和港口吞吐能力基本可滿足這一時期的發(fā)展需要,而大量煤炭進口的可能性增加將進一步緩解沿海電煤運輸壓力。
內河運能將釋放
內河也是煤炭調運的重要通道,其中,京杭運河和西江干線是沿海煤炭運輸的重要補充,2008年僅京杭運河完成9800萬噸。上述兩條通道與沿海煤炭運輸來源地不同,京杭運河主要是連接魯西南煤炭基地,煤炭調運主要供華東地區(qū),西江干線則主要連接云貴煤炭基地,煤炭調運供珠三角地區(qū),而長期以來通道運能不足是制約內河煤炭調運的最重要原因。
目前,各主要與煤炭相關的內河運輸通道都在加緊規(guī)劃建設,并已經進入實際推進階段。京杭運河山東段沿線的儲煤量占山東省的80%以上,是長三角地區(qū)煤炭調入的重要來源地。山東省正著力整治改造東平湖至濟寧段主航道和洙水河、薛微等支流航道,并加緊建設和擴建相關船閘、港口,通航規(guī)劃近期以1000噸級的船隊為主,遠期以2000噸級船隊為主,預計到2020年將有2600萬噸運量通過此段航道運輸。
根據長三角高等級航道網規(guī)劃,至2020年京杭運河蘇北段航道全線將達到二級標準,并積極推進部分船閘擴能改造工程。航道通過能力的拓展及船閘能力的提升將極大促進沿岸煤炭的外運,預計未來京杭運河煤炭運能將至少提高至1.5億噸。
廣西也正在推進西江億噸黃金水道建設,采取“一攬子”解決方案擴大西江的運能,預計投資200余億元重點建設“一干三通道”,建設或改造船閘通過能力,加強碼頭建設,至2012年形成億噸級的港口通過能力和船閘通過能力。右江、紅水河的全線復航和西江重點航道建設、港口建設將打通云貴至珠三角的煤炭運輸通道,緩解長期形成的云貴兩省煤炭“以運定產”的生產銷售方式。
業(yè)內人士認為,中國以煤炭為主體的能源消費結構將出現巨大變化,煤炭需求將在2020年前經歷先高后低的過程;煤炭進口將是未來發(fā)展趨勢,這將影響到未來煤炭水路運輸的格局,應保持關注;沿海煤炭運輸通道從能力上看基本可滿足未來一段時間發(fā)展需要,運輸能力將不會成為電煤運輸緊張的瓶頸;未來煤炭水路運輸的發(fā)展重點應放在內河煤炭運輸通道的建設上。
- ■ 與【中國煤炭水運發(fā)展走勢分析】相關研究報告
-
- ·2010-2015年中國碳電極行業(yè)研究與投資分析報告
- ·2010-2015年中國電力行業(yè)深度評估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
- ·2010-2015年新疆煤炭工業(yè)投資環(huán)境評估及策略咨詢報告
- ·2011-2015中國海水淡化市場全景調研及發(fā)展預測報告
- ·2010-2015年中國金屬鎂板產業(yè)深度調研及未來發(fā)展現狀趨勢預測報告
- ·2010-2015年中國鋁鉚釘產業(yè)深度調研及未來發(fā)展現狀趨勢預測報告
- ·2010-2015年中國磷銅產業(yè)深度調研及未來發(fā)展現狀趨勢預測報告
- ·2010-2015年中國鋁圓片產業(yè)深度調研及未來發(fā)展現狀趨勢預測報告
- ·2010-2015年中國鉬鐵產業(yè)深度調研及未來發(fā)展現狀趨勢預測報告
- ·2010-2015年中國納米金屬粉體產業(yè)深度調研及未來發(fā)展現狀趨勢預測報告
- ■ 市場分析
- ■ 行業(yè)新聞
- ■ 經濟指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