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 新能源汽車](/UserFiles/image/20170112/20170112104048_7417.jpg)
2016年1-12月國內新能源乘用車總體銷量約為51.7萬輛,同比增長54%,繼續(xù)坐穩(wěn)全球第一把交椅。但9月份受到騙補風波的影響,沒有達成年初制定的70萬輛目標。
更加悲催的是2017年《關于調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正式落地,同去年相比,2017年國家補貼額度退坡20%,地方補貼額度則不得超過國家補貼額度的50%。新政一出不論從消費者角度還是車企經銷商的角度,都帶來了不小的影響。
首先是消費者,2016年原本能享受到的補貼政策,只是垮了個年,就享受不到了,無論如何消費者的心理都不會覺得平衡,同一款車,在沒有任何升級換代情況下反而越賣越貴了。極大打擊了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的熱情。
今年購買電動車多花了多少錢? 筆者以續(xù)航里程≥250km(純電動汽車)為例給大家算一算2016年和2017年購買同一輛車到底相差多少錢:
2017年補貼額度:國補+地補=4.4+2.2=6.6萬 2016年補貼額度:國補+地補=5.5+5.5=11萬 也就是說,相比于2016年,購買續(xù)航在250km以上的電動汽車,您要多花11-6.6=4.4萬!
這樣來看,2016年購買電動車的車主,真是賺到了!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經銷商和消費者的關系就像魚和水,消費者不買車,直接倒霉的就是經銷商,那么多車壓到手里等著都變庫存車嗎?
目前,已有部分經銷商為了防止政策帶來的沖擊,提供已經提前上好的牌照新車,客戶按照2016年的價格付款,再進行車輛過戶,但是這樣的“上牌車”畢竟有限。
而一些規(guī)模較大的新能源廠商例如:吉利、比亞迪、騰勢等依然按照2016年的補貼政策繼續(xù)銷售新能源汽車,但這種“補差價”的銷售方式畢竟不是長久之計。
毫無疑問,補貼新政的推出一定程度上會打擊好不容易建立起的市場,經銷商和車企也將面臨一段艱難日子。
但從長遠角度考慮,補貼退坡將助于優(yōu)勝劣汰,更好的規(guī)范市場。目前,新能源汽車還處于高速發(fā)展期,很多企業(yè)還屬于湊數(shù)、占坑、“濫竽充數(shù)”的狀態(tài)。補貼退坡后,要想吸引消費者的錢包,就只能靠品牌的溢價能力和造車工藝了,自然那些只靠騙補生存的企業(yè)就會被凈化出去。
并且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愈發(fā)成熟,上下游企業(yè)的產業(yè)規(guī)模逐漸形成,促使未來新能源汽車的價格進一步降低,政府停止扶持也正是時候。
總結: 補貼退坡推動,能夠有效的培養(yǎng)消費者對電動車真正的認識和肯定。新能源汽車如果只靠政策扶持和低價格作為核心競爭力,注定都不會長久。
盡管補貼大幅下降,對部分車企打擊不小,但現(xiàn)如今無論從投資規(guī)模、產銷規(guī)模、核心技術都比過去大幅提升,國家補貼逐年遞減,有助于行業(yè)自我造血能力的推動。
孩子終歸是要離開父母的懷抱,獨自面對社會的艱難險阻,早一天接受社會的洗禮,日后就多一份成功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