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護視力色:
第二輪中美戰(zhàn)略與經濟對話展望
-
http://shiquanmuye.com 發(fā)稿日期:2010-5-17
- 【搜索關鍵詞】:經濟 研究報告 投資策略 分析預測 市場調研 發(fā)展前景 決策咨詢 競爭趨勢
- 中研網訊:
-
2010-2015年汽車氧傳感器行業(yè)競爭態(tài)勢發(fā)展及投資 本報告依據中國汽車氧傳感器市場深度調研資資料和數據,匯合業(yè)內權威咨詢結果撰寫而成,重點研究中2010-2015年汽車散熱器竹片模具行業(yè)競爭態(tài)勢發(fā)展 本報告依據中國汽車散熱器竹片模具市場深度調研資資料和數據,匯合業(yè)內權威咨詢結果撰寫而成,重點2010-2015年汽車氣制動元件市場發(fā)展趨勢及投資策 【出版日期】 2010年5月 【報告頁碼】 350頁 【圖表數量】 150個2010-2015年汽車模壓件市場發(fā)展趨勢及投資策略研 【出版日期】 2010年5月 【報告頁碼】 350頁 【圖表數量】 150個二輪對話:“至關重要”
第二輪中美戰(zhàn)略與經濟對話將于本月24日至25日在北京舉行。但截至目前,對話的正式議題及具體議程尚未公開。國內有專家學者認為,中美全球合作、經濟再平衡、人民幣匯率、伊朗問題、新能源合作、知識產權保護和貿易投資環(huán)境等可能成為本次對話的重點。美方有專家學者認為,本次中美對話將決定當今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系的未來走向。
2010年3月22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中國發(fā)展高層論壇會見境外代表時表示,5月份將要舉行的中美戰(zhàn)略和經濟對話是一次非常重要的對話,也是中美解決相互矛盾和問題的一次重要機會。與此同時,在美國方面,由于奧巴馬政府參選時的很多承諾并未兌現,年底又面臨國會中期選舉,國內政治壓力較大,奧巴馬政府很可能在本次對話中向中國提出一些敏感問題,并力圖取得進展,以緩解其國內壓力。
4月8日,美國財政部部長蓋特納突然訪華,而之前美國剛剛宣布推遲決定是否把中國劃為“匯率操縱國”。蓋特納與中國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進行閉門會談,有專家認為,雙方很可能在磋商人民幣匯率問題。與此同時,主管中美戰(zhàn)略與經濟對話戰(zhàn)略方面談判的美國副國務卿羅伯特·霍馬茨也抵達北京,就對話細節(jié)開展工作。霍馬茨在一次非正式場合透露,中美全球合作、經濟再平衡、清潔技術和新能源方面合作、保護知識產權以及對中國“自主創(chuàng)新”政策再商討等,將成為本次對話美方的重點關切。
4月28日,據《中國日報(英文版)》報道,國內有專家(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所美國研究中心主任袁鵬)表示,中美關系目前正處于轉折點上,本次對話對雙方確定未來戰(zhàn)略都至關重要。本次討論比2009年的第一次對話所包含的內容更多,議題更廣泛。該專家還認為,中國的注意力將主要集中于貿易保護主義和中國的核心利益,而美國則更關注制裁伊朗和人民幣升值問題;自今年3月谷歌公司宣布退出中國以來,互聯(lián)網信息自由與中國大陸的投資環(huán)境問題等,受到國際社會的強烈關注,這些問題也將涵蓋于本次對話的議題之中。
5月10日,美國助理國務卿菲利普·克勞利在美國的每日新聞發(fā)布會中表示,包括互聯(lián)網自由、知識產權保護在內的人權問題將在本輪對話中討論。
5月12日,來訪的美國商務部法律總顧問卡梅隆·克里表示,美方希望與中方加強合作,共同促進全球經濟復蘇,推動綠色經濟的發(fā)展?死锉硎荆按舜温暑I美國代表團訪華,是為美國商務部長駱家輝訪華,以及5月下旬在北京舉行的第二輪中美戰(zhàn)略與經濟對話開啟前奏”。
克里介紹,駱家輝訪華期間,中美雙方將就清潔能源技術推廣、科技創(chuàng)新、貿易投資環(huán)境和知識產權保護等問題交換意見。此前,美國商務部發(fā)表聲明說,駱家輝此次率貿易代表團訪華,主要是為落實奧巴馬總統(tǒng)的“國家出口計劃”尋找出口機會,以緩解國內就業(yè)壓力。美國商務部還介紹,屆時,將有24家美國企業(yè)高管隨團訪華,其中包括波音公司、陶氏化學工業(yè)有限公司和美國煤炭巨頭皮博迪能源公司等。
回顧
首輪對話:評價積極
首輪中美戰(zhàn)略與經濟對話結束后,雙方于2009年7月28日發(fā)表《首輪中美戰(zhàn)略與經濟對話聯(lián)合新聞稿》和《中美戰(zhàn)略與經濟對話框架下經濟對話聯(lián)合成果情況說明》,并公布如下五項聯(lián)合成果(以下為五項聯(lián)合成果原文):
第一,關于中美關系。經中美雙方確認,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將應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邀請于2009年年內訪問中國。中美兩軍將擴大各級別交往,中國中央軍委副主席徐才厚將于2009年年內訪問美國。雙方爭取于2009年年底前舉行下一輪人權對話。
第二,關于中美經濟、金融及相關領域的合作。中美兩國將各自采取措施促進國內經濟平衡和可持續(xù)的增長,以確保從國際金融危機中有力復蘇。美方將采取措施增加國民儲蓄率,并致力于在2013年前將聯(lián)邦預算赤字占GDP的比例降至可持續(xù)水平;中方將擴大國內需求,增加消費對GDP增長的貢獻。雙方將共同努力建設強有力的金融體系,并且完善金融監(jiān)管。美方將進行全面的金融監(jiān)管改革,以構建一個更穩(wěn)定的金融體系;中方將推動利率市場化和消費融資,加快審批QFII投資額度至300億美元。雙方致力于構建更加開放的全球貿易和投資體系,并將共同抵制貿易保護主義。雙方同意在改革和加強國際金融機構方面進行合作,增加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和發(fā)展中經濟體的發(fā)言權和代表性。
第三,關于中美在全球性問題上的合作。雙方談判擬就了一份關于加強氣候變化、能源和環(huán)境合作的諒解備忘錄,雙方將建立氣候變化政策對話與合作機制。雙方將共同致力于進一步加強《聯(lián)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全面、有效和持續(xù)實施,致力于2009年年底哥本哈根會議取得成功。雙方決定通過油氣論壇、能源政策對話和新建立的中美清潔能源研究中心繼續(xù)開展務實合作。
第四,關于中美在國際地區(qū)問題上的合作。雙方表示將共同努力早日實現朝鮮半島無核化,共同推動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穩(wěn)定和發(fā)展,在伊朗和中東事務等方面加強磋商,共同推動達爾富爾問題早日得到持久政治解決。雙方都反對恐怖主義,承諾共同努力加強全球防擴散和軍控機制;雙方同意加強合作,打擊跨國犯罪、恐怖主義、非法毒品貿易、海盜等跨國挑戰(zhàn)。
第五,關于中美戰(zhàn)略與經濟對話機制。雙方都認為,中美戰(zhàn)略與經濟對話機制是新時期兩國加深了解、增進互信、促進合作的重要平臺。第二輪中美戰(zhàn)略與經濟對話將于2010年在北京舉行。
首輪對話后的國內外反應
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約翰·克里:與1972年尼克松總統(tǒng)訪華時相比,美中之間的隔閡如今已經縮小,但面臨的挑戰(zhàn)在增大。
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關系學院院長李永輝:在此次對話中,中美關系更加平衡,雙方地位更加平等;中國更加自信,也更加積極主動;對話氣氛更加融洽,雙方的相互指責少了,尋求共同利益的意愿增強了。
美國財政部駐華經濟與金融特使杜大偉:在經濟方面,中美雙方進行了很好的戰(zhàn)略討論。在經濟進一步復蘇得到確認之前,應盡可能地維持當前的經濟刺激政策。
華盛頓智庫新美國基金會研究員史蒂文·克萊蒙斯:美國財政部未能在對話中提出更有創(chuàng)造性的借資方法,這是一個很大的失誤。美國政府應創(chuàng)造一些投資途徑,以使中國的大量外匯能夠投資到美國的基礎設施建設中。
現實
發(fā)展曲折 曲折發(fā)展
戰(zhàn)略方面
第一,凸顯“兩面性”。
去年對話結束之后,中美關系一度發(fā)展平穩(wěn),奧巴馬還曾稱中國“不是威脅”。但今年以來,美國態(tài)度驟然生變,并不斷制造事端:從巨額對臺軍售、接見達賴到互聯(lián)網問題;從“匯率操縱國”到貿易大戰(zhàn)等,無不觸及中國重大關切,損害中國核心利益。
如何定性中美關系,不妨引用美國著名的中國問題專家哈里·哈丁的一段話,對美國來說,“中國在國際舞臺上既不是朋友,也不是敵人;中國在國內事務中既不實行多元化,也不實行極權化;既進行富有意義的經濟改革,又不完全采納資本主義或放任自由的經濟理論”。
第二,合作與分歧并行。
2009年9月,中美油氣工業(yè)論壇和中美能源政策對話在中國舉行。發(fā)展清潔能源是中美兩國共同利益最接近、分歧最小的一個領域,中美清潔能源聯(lián)合研究中心于2009年7月的成立正體現這一點。此外,非常規(guī)天然氣開發(fā)可能成為中美能源合作的新的增長點。與上述務實合作形成反差的是,中美兩國在2009年12月舉行的哥本哈根聯(lián)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分歧嚴重,這與美國在此次會議上不斷做手腳有關。
第三,美國核立場轉變。
2010年4月,美國國防部發(fā)布《核態(tài)勢報告》,宣布將削減核武器,停止發(fā)展新核武,承諾不對遵守《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的無核國家使用核武器。
第四,對話機制走向未來。
首輪對話奠定了奧巴馬時期中美關系的基調,這一機制已經并將繼續(xù)成為中美兩國加深了解、增進互信、促進合作的重要平臺。
經濟方面
第一,中國調結構擴內需任重道遠;美國赤字外債居高不下。
2009年中國經濟增長8.7%。2010年3月,中國出現72.4億美元的貿易逆差,終止了連續(xù)70個月貿易順差的局面。金融危機后,中國政府一直把刺激居民消費需求放在突出位置。而調結構、擴內需,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的過程其實就是中國經濟現代化的過程。但中國調整結構,擴大內需依然任重道遠。
2009年美國GDP增長率為-2.5%。而在財政方面,2009財年度美國聯(lián)邦政府財政赤字為1.41萬億美元,相當于GDP的9.9%。2010財政年度上半年的美國財政赤字同比下降8%,形勢有所好轉。據美國財政部估計,2010財政年度美國財政赤字將為1.56萬億美元,約占GDP的10.6%;2011、2012、2013財政年度美國預算赤字分別為1.27萬億、0.83萬億和0.73萬億美元,分別占當期GDP的8.3%、5.1%和4.2%。高額的財政赤字對應著美國巨大的外債規(guī)模。截至今年2月,美國國債規(guī)模高達3.8萬億美元。而且,至少在未來2到3年內,這一規(guī)模只會繼續(xù)增加不會縮小。
第二,中國QFII逐步發(fā)展,美國金融監(jiān)管改革試航遇阻。
早在2007年12月,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就宣布將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投資額度擴大至300億美元。2009年9月,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將單家QFII機構申請投資額度的上限由8億美元增至10億美元。截至2010年3月31日,已有88家境外機構獲得QFII資格,累計批準的QFII投資額度達170.7億美元。其中,自2009年7月中美戰(zhàn)略與經濟對話以來,累計批準的QFII投資額度為20.7億美元?傮w上看,離美方要求、中方承諾的批準300億美元投資額度還存在較大差距。
去年12月,美國眾議院通過金融監(jiān)管改革議案。今年4月,美國參議院沒有通過以上議案,美國金融監(jiān)管體系改革受挫。從投票結果看,無論是參議院還是眾議院,沒有一位共和黨議員投票支持該議案,這凸顯兩黨在金融監(jiān)管體系改革上仍存在深刻分歧。此外,來自制造、零售和服務業(yè)的130多家美國大公司正在組織規(guī)模龐大的游說團體,對金融監(jiān)管改革的立法進程施加壓力。而在此之前,受到金融監(jiān)管改革內容直接影響的美國各大金融機構是場外反對的主力。鑒于立法程序的復雜性及反對壓力的聲勢浩大,美國金融監(jiān)管改革變數多多,難以樂觀。
第三,中美貿易大戰(zhàn)愈演愈烈。
今年以來美國對中國出口增長迅猛。據美國商務部統(tǒng)計,今年頭兩個月美國對中國商品出口同比增長55.2%,為其對全球出口增幅17.3%的3倍多。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提出的美國出口5年翻番的口號,很可能在中國提前實現。
但是,盡管如此,與抵制貿易保護主義的承諾相反,美國自2009年9月起,在中國對美貿易實施各種貿易制裁壁壘。2009年9月11日,美國政府宣布,從當月26日起,對中國輸美乘用車與輕型卡車輪胎,在未來3年內分別加征35%、30%和25%的從價關稅。此后,美國還先后對中國輸美的無縫鋼管、油井管、銅版紙、鋼絲層板、鋼鐵產品鉆桿、禮物盒以及包裝絲帶等進行反傾銷、反補貼調查或征收反傾銷稅。作為反應,中國也先后對美國的肉雞、汽車、聚氯乙烯、錦綸6切片等采取報復措施。2010年3月起,美國又將對中國的貿易戰(zhàn)延伸至匯率戰(zhàn),美國財政部一直在玩弄人民幣匯率被低估牌,聲稱將討論是否將中國定為“匯率操縱國”。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隨即在中國每年一次的“兩會”上宣布,人民幣實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其幣值沒有被低估。他還明確表示人民幣不會在外力強制情況下升值。作為回應,美方130名兩黨議員敦促奧巴馬對中國匯率采取行動。對此,中國商務部也作出強硬回應。至2010年4月3日,美國財政部長蓋特納不得不宣布推遲商定“匯率操縱國”問題。
第四,世行工作有突破,IMF改革無進展。
今年4月,世界銀行表決同意發(fā)達國家向發(fā)展中國家轉移3.13個百分點的投票權重,使發(fā)展中國家整體投票權重提高到47.19%;中國在世行的投票權重也從之前的2.77%提高到4.42%,成為世界銀行第三大股東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份額改革至今尚無實質性進展,但新興市場和發(fā)展中國家所占的配額將至少提高5個百分點,由目前的43%提高到48%以上的提議已在該組織內部形成共識。
全球金融危機使國際金融體系與國際金融秩序的改革提上IMF日程,但是美國的一票否決權及美元本位貨幣的霸主地位一時仍無法改變。中國一方面要積極參與改革;另一方面更要審時度勢,尤其在人民幣國際化問題上不可操之過急。
相關鏈接
中美戰(zhàn)略對話
中美戰(zhàn)略對話(China-U.S. Strategic Dialogue,簡稱為SD)是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和時任美國總統(tǒng)的布什于2004年11月在智利首都圣地亞哥會晤時,就進一步推進中美建設性合作關系達成的重要共識,是中美在戰(zhàn)略和政治層面深入溝通的重要機制。2005年8月,首次中美戰(zhàn)略對話在北京舉行。作為副外長級的定期對話機制,中美戰(zhàn)略對話定期在中美間輪流舉行,先后舉行6次。雙方就中美關系和共同關注的重大國際和地區(qū)問題坦誠、深入地交換了意見。
中美戰(zhàn)略經濟對話
中美戰(zhàn)略經濟對話(China-U.S. Strategic Economic Dialogue,簡稱SED)是世界上最大的發(fā)展中國家和最大的發(fā)達國家之間在經濟領域的戰(zhàn)略性對話。這一對話機制由時任美國總統(tǒng)的布什提出,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同意,經雙方認真磋商后于2006年9月啟動。2006年12月,首次中美戰(zhàn)略經濟對話在北京舉行。對話輪流在兩國舉行,每年進行兩次,一共舉行5次。對話為部長級,是當時中美磋商機制中級別最高的一個。對話主要討論兩國共同感興趣和關切的雙邊和全球戰(zhàn)略性經濟問題。
首輪中美戰(zhàn)略與經濟對話的產生及簡介
中美戰(zhàn)略與經濟對話(China-U.S. Strategic and Economic Dialogue,簡稱S&ED)是建立在“中美戰(zhàn)略對話”及“中美戰(zhàn)略經濟對話”這兩大機制的基礎之上。
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上臺后,向中國提出希望將中美對話升級為全面對話。2009年4月,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與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在20國集團(G20)倫敦金融峰會上首次會晤。中美兩國元首一致同意共同努力建設“21世紀積極合作全面的中美關系”?陀^地講,這與2008年下半年金融危機的爆發(fā)存在必然聯(lián)系。國際金融危機爆發(fā)后,中美兩國都得以重新審視彼此之間經濟的依賴程度和依賴結構。在此背景下,中美戰(zhàn)略與經濟對話機制應運而生。
首輪中美戰(zhàn)略與經濟對話于2009年7月27日至28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舉行。中方代表團由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特別代表、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和國務委員戴秉國率領,代表成員數目逾150人,為中國有史以來規(guī)模最大的訪美高級代表團。與此相對應,美方代表團以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特別代表、國務卿希拉里與財政部長蓋特納為首,其代表成員也為歷次美方參加兩國對話的人數之最。雙方的戰(zhàn)略對話由戴秉國和希拉里共同主持,主要涉及中美關系、國際和地區(qū)問題、全球性問題等3個議題;經濟對話則由王岐山和蓋特納共同主持,主題為“凝聚信心恢復經濟增長,加強中美經濟合作”。
首輪中美戰(zhàn)略與經濟對話的兩大特點
第一,全新的對話機制。首輪對話把“戰(zhàn)略”及“經濟”兩大方面的議題“合二為一”,囊括在同一機制之下。在具體的對話過程中,又將這個對話“一分為二”:一條主線,兩條平行的對話渠道。
第二,最高的對話規(guī)格。對話首次升格為內閣級,中美雙方都空前重視。一方面,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專門委托中國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在開幕式上宣讀書面致辭,為中國最高領導人之首次;另一方面,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親自在開幕式上致辭,并在白宮會見中方代表團,也為美國總統(tǒng)之首次。
- ■ 與【第二輪中美戰(zhàn)略與經濟對話展望】相關研究報告
- ■ 市場分析
- ■ 行業(yè)新聞
- ■ 經濟指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