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不了你這個“妖孽”,做個涵蓋你功能的產品,再把你打敗還不行咯?
腦補一下Facebook的內心OS 。
上述的你,指的就是即將IPO的Snapchat。自從其創(chuàng)始人Evan Spiegel ,2013年拒絕Facebook約30億美元的現金收購要約,轉而選擇繼續(xù)打造和鞏固自己的帝國,Facebook就已經做好“對方是勁敵”的打算了。
那時起,Facebook和其耗資10億美元收下的Instagram ,就走上了“模仿Snapchat”之路。
最新例證是,今日WhatsApp推出了WhatsApp Status,你可對裝飾后的照片、視頻、GIF動圖進行編輯、并且分享,24小時后消失。
去年11月,WhatsApp就已在對Status進行測試,如今iOS,Android和Windows Phone手機上都可以使用WhatsApp的新功能。你可以看到朋友的最新動態(tài),并私下回復:拍一張照片,疊加上喜歡的圖像和想要傳遞的字幕,就能把屬于你的創(chuàng)作發(fā)送給你設定的隱私聯系人,整個過程仍在信息流里完成。
Status的推出也為WhatsApp開辟了廣告的新天地,這樣就能在朋友的動態(tài)之間插入全屏廣告。要知道,雖然WhatsApp每月用戶有12億,傳遞的消息有600億條,包括33億照片、7.6億視頻和8000萬GIF動圖,但其舊時的AOL即時消息風格幾乎8年來沒有變過。新的狀態(tài)也是此前雷打不動的WhatsApp跟了把流行。
倘若選擇跟隨流行趨勢的WhatsApp ,因此而扶搖直上,這可能會威脅到Snap全球用戶的增長。最終迫使后者從現有用戶的荷包里掏更多的錢,從硬件或專業(yè)內容方面獲得更多收入。
讓Snap郁悶的可不只是WhatsApp模仿一下而已,確實Facebook長期以來的舉措,動了Snap的蛋糕。
姑且不論Facebook曾做過兩款已失敗的應用, “Poke”、“Slingshot”就主打閱后即焚,去年8月,身為照片分享應用的Instagram推出了Instagram Stories的新功能,被用戶吐槽傻傻分不清Snapchat和Instagram。
兩者同樣是在照片或短視頻上添加字幕,還能把好幾段照片或者短視頻連接在一起組成一個故事,以及指定時間后自動消失。
令Snapchat足以捶胸頓足的是,一些分析師、社交媒體名流以及人才經理告訴Techcrunch,自從Instagram Stories推出后,使用Snapchat Stories的人數受到了影響,Snap招股書顯示,用戶增長率由2016年Q2季度的17.2 %,下跌82 %至Q4季度的3.2 %。而且后者的觀看次數也在降低。
雖然Facebook以 “模仿”來“圍剿” Snapchat的方式,遭到如The Verge和TechCrunch等媒體、以及Snapchat粉絲等的指責,但對于像Snapchat未有很大牽引力的國家,諸如南美、東歐和發(fā)展中國家的部分地區(qū),可能甚至意識不到Facebook是在“克隆” Snap。
“重點不在于誰發(fā)明了這種玩法,” Instagram的CEO Kevin Systrom說,“關鍵點是如何很好地把這項功能與產品結合起來,賦予它產品氣質。”看上去這是Instagram為自己的“抄襲”行為找了個堂而皇之的理由,但換個角度考慮這種說法也不無道理,最終起決定作用的還是,誰的產品調能“討得”用戶的歡心。
如今,Snap已成為所有用戶中的第三大社交網絡,尤其對千禧一代的影響力更甚。諸多原因引得Facebook頻頻出手Snap。
Snap也未坐以待斃。距離Snapchat 3月上市的時間日漸臨近,雖說這次降低了估值預期,但也置于195億美元 - 223億美元間。為了向投資者證明其有賺錢的能力,Snap今日在網上開賣之前被炒得很火爆的智能眼鏡,售價為130美元,不過目前還僅限于美國。
競爭倒是越來越有趣,不知道用戶究竟會為哪個“閱后即焚”買單?
中研網是中國領先的綜合經濟門戶,聚焦產業(yè)、科技、創(chuàng)新等研究領域,致力于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權威性的產業(yè)資訊。每天對全球產業(yè)經濟新聞進行及時追蹤報道,并對熱點行業(yè)專題探討及深入評析。以獨到的專業(yè)視角,全力打造中國權威的經濟研究、決策支持平臺!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這里:
尋求報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注明"轉載來源"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中研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fā)現本站文章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
煩請聯系: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精彩推薦
圖片資訊
行業(yè)研究院
隨著我國居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消費結構升級步伐不斷加
中國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園區(qū)域發(fā)展模式與產業(yè)整體規(guī)劃研究
近年來,隨著我國大力發(fā)展文化產業(yè),國內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園
中國智能停車場行業(yè)全景調研與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
2016年,中國汽車持有量高達1.94億輛,且新注冊用戶量和